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扬帆起航

2018-10-28 16:38:1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

通州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因“漕运通济”得名通州,历史上是四方来贡、漕运物资水路必经之地,还承担着一部分重要的行政职能,为拱卫、建设、繁荣、安定北京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通州城市发展历经7个定位变化,3个阶段演进,在北京市、京津冀区域乃至国家层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如今,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功能定位,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和要求,通州区正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向着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市通州区调研组组长莫纪宏认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期,通州区成为首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地和示范区。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通州发展史上的新篇章。近年来,通州区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在规划编制、服务市级机关搬迁、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经验。

坚持多规合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精准施策。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历史工程,必须做好谋篇布局。

为了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通州区围绕中央和北京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标准要求,创新市区联动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同步推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导则以及区域规划、镇域规划,实现总规和街区两个层面的多规合一,率先实现多规划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整合,搭建起多层次、巨系统、全方位的统筹综合规划体系。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通州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建成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大数据系统和智能高效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安全、高效、便民的智慧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形成大综合、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的多层立体城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和水平。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通州在组织机构、规划编制、服务市级机关搬迁、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协同发展、加强城市管理和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多规合一、积极试点、综合管理、多元治理等新时代改革经验。

莫纪宏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改革创新,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营造敢于改革的环境,既要探索完善改革推进机制,确保中央改革部署落地,又要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和保护改革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记者 董城 张景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