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光明日报刊文: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2018-10-25 06:41: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中指出,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这对前一段社会上出现的“非公经济可以离场了”“国进民退”等错误论调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应和驳斥。

  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中央历来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从1980年12月11日,工商部门颁发给温州小商贩章华妹全国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开始,我国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就一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护佑下不断发展和壮大,进而也成就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史来看,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非公有经济不仅凭借着其给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带来的巨大解放而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可,而且因为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而赢得稳固的社会地位。俗话说,“有为”才能“有位”。党中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非公经济组织和从业者用积极作为和巨大贡献赢得的。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平等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就不可能完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也会由此变得暗淡。

  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来看,“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所有制生态”。在这种多元并存、竞争包容的“生态环境”中,公有制经济发展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离不开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竞争、混合一体、共生发展,谁也离不开谁。

  讲公有制经济发展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因为从改革开放初期国营企业实行承包制、打破“铁饭碗”开始,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和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再到现在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每一项改革都离不开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日益壮大,更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形成“鲶鱼效应”,从外部给国有企业以竞争压力,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促进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发展,没有比进一步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发展壮大更有效的办法了。

  讲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离不开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是因为在社会化大生产和非社会化大生产、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供给的“功能性分工和协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分工互补效应。一方面,通过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进而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益性支撑和保障。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大量公共产品和公益性事业,具有“收益低甚至无收益”“正外部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私人资本不愿投资但又是发展需要,通过加大国有资本对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从而更好地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硬件”和制度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公益类”和“商业类”分类改革,进一步降低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再投入,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讲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谁也离不开谁”,是因为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合作共生效应”。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在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尤其是“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由此而形成了“公私共生”和“劳资融合”的效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将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就更加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夯实高质量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经济基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断完善创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要彻底摒弃“所有制歧视”,彻底拆除阻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格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各类产权,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减税”,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让非公有制经济享受与公有制经济完全一样的“国民待遇”。

  “两个毫不动摇”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长远大计,容不得半点怀疑和动摇。

  原标题: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学原文 悟原理】

  作者:韩保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4日 02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