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这样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2018-10-22 02:31: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联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个先贤千年前的畅想在新时代变为了现实。10月20日,早8时45分,迎着朝阳,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缓缓步入轨道,随后从水面高速滑行顺利升空,空中盘旋、低空通场,20分钟后顺利着水降落。

  “鲲龙”展翼,一飞冲天!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发来贺电,他指出,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坚持创新驱动,为我国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期望、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核心:坚持自主创新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圆满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

  一段时期以来,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高端材料等诸多航空核心技术亟待全力突破。特别是中国大飞机需要更强劲的“中国心脏”。

  2016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自此创新发展航空发动机成为国家意志,彰显了中国自主打造航空“心脏”的决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此次贺电,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产大飞机的首次关注,早在2014年,总书记就曾亲自登上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坐在驾驶舱主驾驶的座位上,了解速度表、高度表、航迹图等。3年后, C919即攻克了10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首飞成功。截至目前,C919虽仍处于研制阶段,但全球订单已经到达了800多架,大大带动了国内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制造从未停步。此次备受关注的可“上天入海”的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爬坡过坎,历经了45个科目的调整试飞,超过1万次的滑行实验,以及低速、中速和高速滑行的反复测试,在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研制下,最终全机核心系统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再一次实现了中国人在航空领域的全新突破。下一步,AG600将加快研制步伐,尽快进入市场,满足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对大型航空装备的需求。

  我国现代航空工业白手起家,中国飞机制造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也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

  正如总书记所说,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发展: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

  “全体参研单位和人员奋勇拼搏、攻坚克难,项目研制实现重要突破。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众多重大科技成果的问世,莫不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忘我投入、奋力攻关。

  人才有多重要?习近平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自:新华网)

  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对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目标:建设航空强国

  “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大力协同,确保项目研制成功,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由航空大国到航空强国的转变仍需攻坚克难。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航空航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空人继承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敢于创新、自力更生,不断推动我国航空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从月球探测到火星计划,从“悟空”到“墨子”,从“天宫”到“天舟”,多项航天工程取得重大成就。我国进入空间和应用空间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中国航天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

  贺电当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60岁生日。2013年,习近平曾在此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他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16年起,党中央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未来3年,我国航天领域将有多个“大动作”,包括载人空间站建设,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月工程,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以及全面建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成果不断转化:足不出户,“风云”帮你知天象,出门在外,“北斗”帮你导航...... 一系列普惠民生的航天重大工程正铺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文/田宏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