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刊文纪念黄菊诞辰80周年

2018-09-28 20:49:5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9月28日是黄菊同志诞辰80周年。黄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黄菊同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了全部智慧和力量。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

  一、追求进步,矢志报国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25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src="http://news.youth.cn/bx/index_19329.html" style="border-bottom: 0px; text-align: left; border-left: 0px;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font-style: normal; text-indent: 0px; margin: 10px 10px 10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黑体, 宋体,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float: left;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69,69,69); font-size: 14px; border-top: 0px; font-weight: 400; border-right: 0px; word-spacing: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top: 0px;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width="300"></iframe>

  黄菊同志原籍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1938年9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起,他先后就读于浙江省嘉善县第一初级中学和省立嘉兴中学。1956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1963年5月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工作。自青少年时代起,黄菊同志就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追求进步,矢志报国。1953年5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5月至1967年3月,黄菊同志先后任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动力、铸钢车间技术员和厂长秘书。1967年3月至1977年12月,任上海中华冶金厂动力车间技术员、车间党支部副书记。他在生产一线踏实肯干、工作勤奋,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工人和先进工作者。他潜心钻研,积极参与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在有关同志配合下,几年时间里共完成十余个革新项目。他通过刻苦自学,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钢水质量。他从理论上总结小容量电炉变压器大电流超功率运行的经验,编写《小电炉变压器超功率运行》,使这方面技术革新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文化大革命”期间,黄菊同志受到冲击,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相信组织,坚持原则,坚守工作岗位。

  1977年12月至1980年5月,黄菊同志任上海中华冶金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工程师。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推进拨乱反正,抓紧组织企业生产。1978年主持冶金厂工作时,组织制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10项管理制度,促进全厂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企业面貌发生很大变化。1980年5月至1982年3月,他任上海市石油化工通用机械制造公司副经理、党委委员。其间,受组织委派到国外学习企业管理,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1982年4月,黄菊同志担任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他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大力推进机械工业系统企业改革和整顿,狠抓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取得明显成效。

  1983年3月起,黄菊同志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工业工作党委书记、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等职。他政治坚定、思路开阔、踏实细致,在各个岗位上都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兼任市工业工作党委书记期间,他积极稳妥推进所属局、公司领导班子调整和委办机关内部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兼任市委秘书长期间,他组织制定工作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各部门工作协调,有力推动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分管宣传文化工作期间,他坚持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推动宣传文化部门的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他先后协助两任市长工作,针对上海经济结构调整等困难,加强生产调度指挥,深化企业改革和城市管理改革,促进了上海经济快速发展。

  二、勇于探索,致力改革

  1991年4月,黄菊同志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市委领导下,他结合上海实际,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大力推动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部分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下滑的困难局面,他领导上海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还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实际出发,提出采取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企业上市和兼并、发展企业集团、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和减轻企业负担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国有企业逐步增强活力,走出困境。

  黄菊同志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牢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嘱托,在工作中敢闯敢试。他坚决贯彻市委部署,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抓好“依托浦东、以东带西、东西联动”,积极推进上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开放,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邓小平同志对上海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

  1994年9月至2002年10月,黄菊同志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并在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谋划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推进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黄菊同志坚持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大局,经常教育干部增强全局意识,立足上海、胸怀全国,使上海更好为全国服务。他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贯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注重发挥市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健全领导体制、提高领导水平的新思路和各项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他十分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探索适合特大型城市管理体制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强调强化党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他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黄菊同志善于通过改革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他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上海现代化建设的新路,使整个城市焕发生机、再创辉煌。他领导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他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大规模调整;在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全面调整改造第二产业,使传统工业脱胎换骨。其中,汽车工业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黄菊同志长期担任上海市汽车工业领导小组组长,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推动汽车工业领域的“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汽车技术国产化和升级换代,为上海汽车产业的做大做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菊同志十分注重上海经济社会的协调有序发展。针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反复强调要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市社区管理新机制,正确处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城市建设与发展生产的关系、各项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他重视城乡统筹发展,提出“市区体现繁荣和繁华、郊区体现实力和水平”的城市功能区域新布局。在深入农民家庭座谈、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他形成上海郊区新一轮发展的思路:第一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以扎实的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使郊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这些思路和举措,对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黄菊同志在上海工作40年。在担任上海市主要负责人期间,他提出了许多符合上海实际的改革发展思路,推动上海在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城市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上海“四个中心”战略目标的实现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与上海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曾被亲切地称为“马路市长”“环境书记”。他为上海改革发展稳定作出重大贡献,赢得上海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三、为国为民,殚精竭虑

  2002年11月,黄菊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他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协助负责金融方面的工作,负责工业、交通、安全生产和企业改革,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他恪守职责、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菊同志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十分注重经济协调发展,重视经济运行调节工作。2003年到国务院工作后,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国家战略,他到全国各地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反复强调发展经济要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针对当时煤电油运紧张、需求持续旺盛的问题,他积极推动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创造条件。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动和规范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企业改革脱困和政策性关闭破产,解决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分离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他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体制改革。在邮政体制改革过程中,他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改革方案,推进改革进程,使我国邮政业改变传统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企业独立自主经营、政府依法监管的新体制。

  黄菊同志为推动金融调控和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常说,搞经济工作特别是金融改革,要“润物细无声”,积小步、成大步、不停步;要坚持多做少说,重实践、重效果。为积极稳妥设计金融改革方案,他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精心组织方案论证,并提出解决的预案报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参考。他主持召开大量金融改革方面的专题会议,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部署和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他非常重视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提出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主张股权分置改革、整顿证券公司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管齐下”。在他的推动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邮政储蓄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保险企业改革等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持续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针对股权分置这一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多年的重大问题,他进行大量调查研究,推动形成一个积极稳妥、能够同时兼顾各方利益的可操作的方案,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

  黄菊同志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为促进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安全生产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非常重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常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基层干部群众;好的政策和经验是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过细的工作也要靠基层干部群众去落实。为解决2002年中央确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接续问题,他反复听取部门和地方的意见,提出争取再用两三年的时间解决遗留问题,同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为“再就业政策”向“就业政策”的过渡奠定了基础。为更好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安全网”“减震器”的作用,他多次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抓好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他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他提出,要扭转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局面,除了从严处理事故责任人、从严监管煤矿企业外,还必须痛下决心,理顺体制,增加投入,坚持标本兼治,抓紧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他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煤矿企业、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召开现场座谈会,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检查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工作和举措,对于遏制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信念坚定,品格高尚

  黄菊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对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他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他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常说:“共产党人要淡泊名利,在任何岗位都是为党工作。我是被改革开放推上历史舞台的,我要抓紧时间豁出去拼命干,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在上海工作期间,他努力践行“尽心、尽力、尽职地服务于上海人民和振兴上海的事业”的郑重承诺,积极致力于解决上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加大旧区改造力度,在全国率先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有偿分配,取得良好效果;他心系百万产业工人再就业问题,亲自指导下岗人数较多的纺织、仪电系统的“再就业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为解决国企职工分流难题迈出突破性的一步。黄菊同志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他常自谦“天赋不高”,唯有“以勤补拙”“笨鸟先飞”。他很少过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经常因用眼疲劳导致头痛,却从不在人前声张。2006年,他因病住院,先后动了两次手术。他一边治疗,一边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黄菊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处事严谨稳妥,具有很强的宏观决策能力和很高的领导艺术、领导水平。他敢于开拓,勇于探索。为解决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钱从哪里来”的大问题,他积极参与领导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保证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上海城市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他在工作中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统一,反复强调:“认准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积小步成大步,坚决不走回头路。”上海卢湾区顺昌旧区改造、洋山深水港和浦东机场建设等重点项目,都是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破除万难、顺利展开的。针对当时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等问题,他主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资产问题。在制定操作方案时,他明确要求,第一要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增强市场信心,第二要对上市公司起到惩戒作用。经过艰辛努力,到2005年底,上市公司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黄菊同志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保持了共产党人优良政治本色和高尚道德情操。他曾长期担任上海志愿者协会名誉会长,经常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参加活动。为表示感谢,他连续十余年向部分志愿者寄送亲笔写的新年贺卡,令许多同志深受感动。他关心爱护同志,始终没有忘记早年一同工作的老同事、老工人,得知有同志生病住院或生活困难,他都尽己所能、关心慰问,帮助渡过难关。他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从1996年起,每年都和夫人为慈善事业各捐出一个月工资,还曾独自一人来到街头,向募捐的志愿者捐款。赴北京工作前,他一次性捐款3万元,用于帮困助学。1998年,他坚决支持和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与上海红十字会签约,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黄菊同志生前留下遗愿,要把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高级领导干部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黄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今天我们纪念黄菊同志,就要学习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