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心系塞上 情暖中华

2018-09-21 06:33:1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央视网消息:九曲黄河,奔涌东流,一路穿山劈岭,顺势而下,滋润着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如今,这里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塞上江南”焕发着如诗如画的绚丽风采。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同时还分布居住着满、蒙、壮、朝等诸多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厚的“家底”。这些年来,习近平始终牵挂着各族干部群众,不仅惦念在心,亦身体力行。

  同呼吸 塞上江南不再遥远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来源:新华社

  “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多年前,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让宁夏一度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美好的印象。

  如今,山河入画、城乡锦绣,宁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成就显著:

  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453.9亿元,分别是1978年和1958年的266倍和1053倍;

  全区所有县市通高速、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宁夏人民期盼多年的“高铁梦”也即将变为现实;

  2017年,全区城镇化率达58%,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1.4平方米;沙化、荒漠化土地连续20年“双缩减”,森林覆盖率达14%。

  俯瞰宁夏大地,六盘山、贺兰山高耸环抱,黄河之水穿行而过,恰似党中央和宁夏人民心相连、情相依。

  早在2008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深入宁夏,把党中央的关怀植入各族群众心田。人们听到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祝你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等你们生活过得更好了,我还要到这里来。”这句话,成为那年春天最真挚的约定。

  时隔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如约再次来到宁夏。他说:“我要再到比较艰苦的农村看看。”追寻总书记在宁夏的足迹,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已然旧貌换新颜,但塞上儿女的奋进身姿依旧如昨,总书记与各族人民的情谊也未曾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充分展示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60年的动人图景,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更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名片。

  共命运 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18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来源:新华社

  2016年12月28日,塞上滴水成冰,然而宁夏各族群众的心中却暖流涌动——经过数万名建设者历时39个月的奋战,总投资550亿元、年转化煤炭2036万吨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A线,一次试车成功,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油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表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塞北草原到西南边疆,从天山脚下到黄河金岸,从黑龙江畔到青藏高原……“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的习近平多次深入民族地区,同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一起拉家常、话实情、议发展。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习近平关心村民马麦志家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上学;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习近平从水、路、电到教育、医疗一一询问,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时期扶贫方略;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习近平盘腿而坐同乡亲们拉起家常,当得知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旱厕,习近平提出要来个“厕所革命”……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不仅温暖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心,更坚定了他们同全国人民一起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民族八省区减贫成效更加突出,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民族八省区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032万人,比2012年末减少2089万人,下降幅度为66.9%,减贫规模占全国农村减贫规模的三成;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21.1%下降至2017年末的6.9%,累计下降14.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8个百分点。

  “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当累累果实挂满枝头,当一项项创新成果取得突破,各民族地区人民看到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心连心 守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

  习近平致力于增强各族人民团结,凝聚中国力量。他一再强调“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习近平以深邃的战略眼光科学谋划民族团结工作:“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一重要判断,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等既有优惠政策持续发力;同时,《“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的新政策相继出台。

  一幅幅民族发展的蓝图,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政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愈加坚固无比。

  “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

  只要“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文/戴萌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