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彰显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2018-09-19 05:58: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内容提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自然观、历史观、辩证法等方面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内涵,从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理念、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创造,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人类前途命运等方面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内涵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自然观、历史观、辩证法等方面,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升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基固本作用。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全局把握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彰显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唯物辩证法,并加以创造性运用。比如,从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出发,把握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的关系,提出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又如,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发,重视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积累经验、把握规律、综合谋划中全面深化改革。再如,坚持实事求是、战略定力、问题导向、全面协调、底线思维、调查研究、抓铁有痕、历史担当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体系,为辩证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实际,深刻思考和研究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天人合一、和谐平衡的价值理念,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反对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态观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创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展。习近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精准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拓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发展理念新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协调发展理念强调统筹兼顾,聚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开放发展理念强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新发展理念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新的科学内涵。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规律,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并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清晰坐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例如: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等。所有这些,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内涵的认识。

  指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和举措,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按照这样的路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形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得如何,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阐明了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领导核心和组织保证问题。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人类长远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汇聚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追求。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基地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18日 07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