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医疗纠纷总量5年累计下降20.1%

2018-09-10 02:41: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10月1日起,《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在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说,在全国诊疗服务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医疗纠纷数量和涉医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实现连续5年“双下降”。2013年以来,全国医疗纠纷总量累计下降20.1%;涉医案件累计下降41.1%。2018年1-8月份仍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今年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草案)》,7月31日,《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正式发布,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国家卫健委昨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目前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相关举措。截至目前,江苏、江西等11个省份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明确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

  《条例》指出,要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服务关键环节和领域的风险防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确保安全有效,符合伦理;开展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诊疗活动,应当提前预备应对方案,主动防范突发风险。《条例》还加强了医疗服务中的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所提咨询、意见进行解释说明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所提疑问进行核实、自查并予以沟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方便患者投诉或者咨询。

  《条例》引导医患通过人民调解解决医疗纠纷,规定,对分歧较大或者索赔数额较高的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一方申请人民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

  《条例》明确了处理医疗纠纷的原则、途径和程序。《条例》规定,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处理;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自愿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诉讼等途径解决。在此基础上,《条例》具体规范了医疗纠纷自行协商、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程序,明确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中的专家咨询、鉴定等制度,并与司法诉讼作了衔接。此外,《条例》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方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证据固定的要求等,引导并配合患方依法化解医疗纠纷。《条例》还对维护医疗秩序、处置违法犯罪行为作了规定。

  郭燕红透露,在全国诊疗服务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医疗纠纷数量和涉医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实现连续5年“双下降”。2013年以来,全国医疗纠纷总量累计下降20.1%;涉医案件累计下降41.1%。2018年1-8月份仍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据郭燕红介绍,我国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已经形成。超过85%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投诉专门管理部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成为主要渠道,每年超过60%的医疗纠纷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调解成功率达到85%以上。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基本确立。全国有11万余家医疗机构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北京、江苏等20余个省份建立调保衔接工作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