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为什么要和非洲合作?习近平这样回答

2018-09-07 05:49:3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学习小组按】

  9月3日下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加强对非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宣布中国对非务实合作的新行动、新举措。

  国内经常有人会问,中国为什么要跟非洲合作?其实昨天习近平的讲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小组推荐今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新时代中非合作,大有可为》,从中非友谊、中非合作、时代命题要求、中非命运共同体、未来重点实施的“八大行动”五个方面解读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推荐组员学习。

【谈中非友谊】

  习近平九次踏上非洲这片热土

  一个多月前,我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第四次访问了非洲,这也是我本人第九次踏上非洲这片热土。访问期间,我再次目睹了非洲大地富饶美丽,非洲发展充满生机,非洲人民渴望幸福生活。

  解读:

  中非是天然的“同盟军”,真正的“一家亲”。四个“前所未有”,可以展示当前中非关系热络程度:中非交往密度前所未有的大,中非关系前所未有的友好,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前所未有的快,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规模前所未有的大。

  高层交流是中非友谊的标志性体现。十八大以来,30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非,大量非洲国家领导人来华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当选国家主席、2018年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首访地都包括非洲国家。目前,他本人已九次踏上非洲,其中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四次访问了非洲。

  每一次互动都加深友谊。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推进这一关系建设,习主席提出做强和夯实“五大支柱”(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今年的北京峰会,“八大行动”等新行动、新举措又崭新出炉。

  而今,习近平主席更加坚定了这样的信念:非洲发展不可限量,非洲未来充满希望,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广阔,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大有可为!

【谈中非合作】

  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历史有其规律和逻辑。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解读:

  中国不搞“零和博弈”,而是强调“合作共赢”。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中非关系中有着充分体现。

  中非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历史和岁月见证了中非同心同向、守望相助,实践和时间提炼了中非合作共赢的内涵。在中非合作共赢的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

  中非合作共赢之路特色鲜明。在这条路上,中国在合作中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这些“大词”背后,都有大量细节和故事。

  这“四个坚持”都有丰富内涵。以“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为例,中非交往中,中方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坚持做到“五不”,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中非合作的逻辑闭环。

【谈时代命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命题

    我们坚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需要国际社会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

  解读: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这是一个掷地有声、极富穿透力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是站在山巅、透过迷雾看到的远景和方向,也是做出重大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时代命题面前,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而越是如此,越需要有人站出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

  中国站出来了。面对时代命题,中国做到了四点。第一,从担当和使命上,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第二,从公共产品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愿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第三,从改善全球治理上,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第四,从维护多边主义上,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

【谈命运共同体】

  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解读:

  中国外交有大志向。中国不止关注单边、双边、多边利益,还为人类着想,为世界考虑。中国主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典范。而显然,中非命运共同体就是这样的典范。从代表性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从时间上看,中非合作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重要的是,从内涵上看,中非携手打造的命运共同体具有6大特点: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

  以合作共赢为例。中非要抓住发展战略对接的机遇,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等等。

  中国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谈“八大行动”】

  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

  中国愿以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解读:

  中非合作务实高效。说一千道一万,落实二字最关键。自约翰内斯堡峰会以来,不到3年时间,“十大合作计划”给中非人民带来丰硕成果,展现了中非共同的创造力、凝聚力、行动力,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功推向新的高度。

  中非合作不断深化。在北京峰会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八大行动”。它们分别是:产业促进行动、设施联通行动、贸易便利行动、绿色发展行动、能力建设行动、健康卫生行动、人文交流行动。

  每个行动背后都有着中国的“真实亲诚”。如为“实施贸易便利行动”,中国决定扩大进口非洲商品特别是非资源类产品,支持非洲国家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参展费用;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及海关方面交流合作,为非洲实施50个贸易畅通项目,等等。

  中国把钱花在刀刃上。为推动“八大行动”顺利实施,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其中包括:提供1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提供20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额度;支持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推动中国企业未来3年对非洲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中非“八大行动”倡议中,许多措施都着眼青年、培养青年、扶助青年,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发展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