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二点四人

2018-08-17 06:13: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本报北京8月15日电(记者白剑峰)我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2017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174.9万,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98.8万,执业(助理)医师339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4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1.82人,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达6.28人。

  截至目前,卫生健康领域共有211名院士、61名“国医大师”。在2000年至2017年间,在医学科研方面共获得59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吴孟超、王忠诚、王振义、屠呦呦、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近年来,我国深化医教协同,构建起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40万人,多渠道加快培养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人才,累计培训全科医生25.3万人,定向免费培养了3.8万名本科医学生,基本实现了为中西部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本科医学生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累计参加岗位培训700余万人次。大力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面向基层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人数年均300多万人。2011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约60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临床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公共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卫生管理人员培训以及县级骨干医师培训等项目,累计培养培训约600万人次,提高了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我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双增长”,带动了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

  通过几代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医疗质量呈现“四升一降”的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部分专科、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续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2018》显示,中国婴儿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首次超过美国。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发展呈现4个趋势:微创、无创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日臻成熟,以器官移植为代表的器官功能替代治疗取得显著成效。

  微创、无创技术降低了手术风险,患者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是国际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我国微创、无创技术已覆盖绝大多数专业,内镜、介入等部分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胸腔镜、腹腔镜、消化内镜、支气管镜、血管介入等已在县级医院普及。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已在骨科、心外科、胸外科等领域广泛应用,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病理诊断、影像诊断等方面崭露头角,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远程会诊系统广泛建立,人民群众可就近接受大医院专家会诊。

  循证医学、多学科协作诊疗等新模式广泛开展,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诊疗;基因检测、靶向药物等精准治疗技术已经在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中广泛应用。

  血液透析、人工肝、体外膜肺氧合等器官功能替代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人体器官或人造器官移植取得重大进步。2017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占当年世界器官移植总量12.3%,位居世界第二位,移植受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并用于救治病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