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注入确定性

2018-08-08 04:32: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经济社会运行注入确定性,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推动实现新的供求动态平衡

  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所谓“积极”,就是要积极主动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财政政策的预见性和预防性。政策要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问题,精准发力、对症下药。

  从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和效果来看,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为经济社会运行注入确定性。一是为市场运行注入确定性,减少实体经济内部、虚拟经济内部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不确定性,稳定国民经济;二是为社会运行注入确定性,降低消费、就业和社会心理的不确定性,保障民生,稳定民心;三是为改革注入确定性,建立完善科学的财税体制,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

  ——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良好社会预期,是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石。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信号要清晰,各项政策措施也要落实有力。政策措施一旦出台就不能“翻烧饼”,也不宜频频出招,防止政策多变、频出而扰乱预期。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现实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有预案、有底线,给经济社会主体吃下“定心丸”。

  ——推动实现新的供求动态平衡。结构性失衡的根源是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产生大量无效供给,而优质供给不足。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要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通过实施减税降费、鼓励研发创新、支持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等措施,为市场机制发挥自身功能创造条件,用市场力量来矫正结构性失衡。

  与传统的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不是通过政策来替代市场,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准确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的系统联动关系,注重发挥财政政策综合作用和整体效能。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