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

2018-08-08 04:32: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劳动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向市场化导向转变,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日趋丰富完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就业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策体系和就业服务日趋完善,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和就业活力不足局面,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体制机制,推动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工作面临巨大困难。但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基本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达7.76亿人,比1978年增加3.75亿人。城镇新增就业自2003年建立统计制度以来,年均达到1178万人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再上新台阶,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累计帮扶8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110万去产能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均突破750万,年底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8年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83%,6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8%,均处于近年来的低位水平。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0.95亿人增至2017年的4.25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3.7%上升至54.7%;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7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7亿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2014年城镇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乡村。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0.49亿人增至2017年的3.49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2.2%上升至44.9%,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倒金字塔形”就业结构进一步形成。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随着私营和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7年末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达3.41亿人,占到城乡就业人员的近半数。

  就业制度实现根本性变革。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实现根本转变。一方面,我国就业方针不断与时俱进。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到上世纪90年代“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代就业方针,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劳动就业法治化建设稳步推进。从1983年开始劳动合同制试点到1986年实行劳动制度四项改革,从1995年劳动法出台到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促进就业和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日益丰富发展。首先,从2002年开始确立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05年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延续扩展,再到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演进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突出创业和就业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展就业新空间,积极就业政策迭代升级。其次,从早期开办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到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确立了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服务等的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第三,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断发展,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提高。目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办理劳动者求职登记5000多万人次,提供职业指导2000多万人次,享受政府补贴性培训的劳动者达1750万人次。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就业工作规律,全面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丰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就业工作取得令人自豪的成就。新时代,我国就业工作站在了新起点上。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变。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想方设法先后解决了回城知青失业问题、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确保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顺利推进。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确立就业是民生之本、制定积极就业政策,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几千万农民工和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从全局高度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就业工作,使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变,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推进就业工作。

  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改革不动摇。我国是人口大国,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改革“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为突破口,坚持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搞活企业用工机制,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了供求双向选择、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新格局。就业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促进了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坚持促进就业的责任不放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促进就业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促进就业的工作大局上来。一是加强立法,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建立健全就业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三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并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兜牢了民生底线。四是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五是党委、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积极发挥作用、履行职责,有效弥补市场缺陷,推动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不偏离。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党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促进就业增长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宏观政策,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使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鼓励创新创业,新型就业形态、就业新机会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就业结构改善。

  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的发展道路不停步。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就业改革,逐步放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妥善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了近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定信心、接续奋斗,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我国有13.9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政策走势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这些情况不可避免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延续增速基本平稳、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改善、风险总体可控的局面,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进一步显现,能够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向好态势,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改革,我们就有信心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目标。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就业工作的基本规律、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二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三是与时俱进完善就业政策。制定以培育新动能来促进就业的政策,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平就业制度,不断破除妨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四是多措并举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帮扶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和脱贫;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着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五是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