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京津冀地区预计还将有2到4天的高温天气

2018-08-05 21:56:0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罕见,北极圈气温超过30℃

专家详解席卷全球的高温热浪

  8月4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华北中部、重庆北部、江西东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吉林东部和南部、辽宁中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偏南地区、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这是今年入夏以来,中央气象台连续22天发布高温预警,东北多地的高温破了历史纪录。

  不仅我国,今年入夏以来,高温热浪席卷全球,欧美以及亚洲多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就连北极圈气温也超过了30℃。

  我国的高温天气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导致今年全球出现持续高温?为何北极地区也发“高烧”?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专家。

全球天气进入“发烧”模式,京津冀地区预计还将有2到4天的高温天气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李明媚介绍,据统计,7月,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肖潺介绍,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7月份欧洲、东亚、北美地区都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尤其以欧洲最为突出。

  肖潺表示,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北极圈内一些气象站观测到气温超过30℃,并连续3天平均最高气温处于历史最高点;挪威和芬兰也分别出现了33.5℃和33.4℃高温。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表示,从8月5日开始,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高温范围将逐渐减小,而江南和江淮等地的高温范围将逐渐增大,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仍多高温闷热天气。北京的高温天气目前有减弱的趋势,但8月7日立秋后还是可能会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京津冀地区预计还将有2到4天的高温天气。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高温风险加剧,亟须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从气候背景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温风险加剧,是今年全球高温热浪的大背景。”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说,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不意味着每个地区的增暖速度都一样。全球气温上升速度呈不对称性,呈现出一是北半球升温速率高于南半球,这表现在今年夏天就是北极地区高温的极端性要高于低纬度地区;二是最低温度的上升速率高于最高温度的上升速率。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气温的上升速度高于其他地区,大概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种现象叫作极地放大效应。”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吕俊梅表示,今年夏天发生在北极地区的罕见极端高温,主要是由于今年冬末春初开始北极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气温异常偏高的现象。从今年1月开始,北极黄河站的气温就比常年气候平均偏高10℃左右。到3月份北极地区气温偏高的趋势更明显。而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夏季,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是此次北极高温事件的主要原因。

  吕俊梅表示,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北极地区冬季的海冰正在不断融化变薄,监测数据表明2018年1月北极冰层厚度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海冰融化变薄后形成碎片,从南方吹来的强风将碎片推至北极中心,并将热量不断释放到大气层,从而使北极地区温度升高。

  “北极地区气温异常偏高,海温上升引连锁反应致我国今年北方高温。而近期京津冀地区高温特别突出,还跟大气环流有关,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北,造成我国北方很多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高温天气明显。”肖潺介绍,极地高温,冷空气很弱,向南扩展的活动就弱。2018年4月拉尼娜事件结束后海温上升很快,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位置异常偏北,平均强度超过常年同期一倍以上。同时,副高南侧不断有台风生成,推动副高向北移动,我国华北和东北刚好受到副高压的控制,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肖潺说:“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的研究表明,1951年以来我国和全球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都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极端高温天气呈现出强度更强、出现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必须深入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加剧带来的风险,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抗御和防范极端高温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记者 袁于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