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为留守儿童铺好人生台阶(评论员随笔)

2018-08-05 02:56: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学会用赞美的语言与世界沟通”“要培养自己的‘爱商’”“设定触手可及的小目标,才能实现大目标”……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阳光少年成长营”活动上,一堂心理辅导课让全国7省区1000名农民工子女受益匪浅。

  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对应着这一群体新的特征、新的需求。在“阳光少年成长营”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一位来自基层的工会干部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在外地打工的夫妇,专门嘱咐在家照看孩子的老人每天给孩子买牛奶喝。过年期间返乡,发现老人给孩子每天喝的不是牛奶,而是乳酸菌饮料。原来在老人眼里,两种饮品并没有差别。从想要“吃得饱”到追求“吃得好”,从关注身体健康到强调心理健康,新的情况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为留守儿童创造不只是“平安长大”的生活环境?

  从更大背景看,留守儿童问题与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过程息息相关。改革开放40年,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从农村到城市,农民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也推动了经济发展,与之相伴的是“留守儿童”“空心村”等问题的出现。对每一位农民工父母来说,一边要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一边要面对孩子期盼的眼神,现实中很难兼顾;对于国家来讲,一边是高效率的城镇化,一边是城乡协调发展,向前走也时常面临两难。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整体而言,很多时候要做的不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而需要在发展的天平上用好轻与重、缓与急的辩证法。

  今天的中国,来到了解决发展质量问题的关口。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老漂一族”,今天再谈起城镇化,已经不仅仅是从劳动力流动、生产要素价格的角度切入,而是面临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发展议程。农民工也不仅是“劳动力”“人力资源”,他们的家庭幸福也被纳入政策的视野。目前,有些城市放宽了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简化了异地医保报销流程,让从农村到城市的路更通畅。乡村振兴战略彰显出绿水青山的价值、激发出林田湖海的潜力,让从城市回到农村的路越走越宽。近些年来出现的“返乡”现象、“绿领”潮流,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更高质量、更立体的城乡中国。

  放眼更远的将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城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未来。有研究显示,在高收入国家,每4人中就有3人高中毕业;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要低得多。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影响着我国的人才基础,决定了我们能否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同样的劳动力“升级”。而无论是因为缺乏父母陪伴造成的情感缺失,还是因为基础教育落后导致的升学“断档”,都可能会成为制约我们实现“关键一跃”的因素。

  最近,中国精准扶贫项目“一村一园计划”荣获有“教育界诺奖”之称的WISE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该计划旨在为中国每一个村建设一座幼儿园,以保障偏远落后地区的学前教育。不要小看在幼儿阶段播下的种子,它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走向。从人生的第一级台阶开始,为孩子的成长铺平道路,他们的美好明天,关系到中国更加光明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