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你为什么总是收到iMessage垃圾信息?

2018-08-02 15:44: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日电 (常涛)在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背后,有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iMessage垃圾信息数量比我妈催我找对象的信息还要多,现在你要是没收到过几条澳门赌场的信息,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苹果用户。”iPhone 用户罗君(化名)这样吐槽手机里iMessage垃圾信息。

  的确,对于大多数iPhone 用户来说,类似内容的iMessage垃圾信息一定不会陌生。它们通过iPhone 自带的iMessage渠道源源不断地传来,塞满了手机,防不胜防,删不胜删,给用户造成了极大困扰。

  中新经纬调查后发现,在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背后,有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不仅有商家明码标价售卖iMessage群发设备、代发iMessae垃圾信息,用户的AppleID 也疑似遭到泄漏和贩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苹果公司面对此种情形的不作为,或面临法律追责。

  ▲苹果手机里的iMessage垃圾信息 来源:手机截图

一台iMessage群发设备卖上万元

还配AppleID采集器

  iMessag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不同于运营商短信/彩信业务,用户仅需要通过WiFi或者蜂窝数据网络进行数据支持,就可以完成通信。但如今,这条原本为方便用户沟通的道路却成了垃圾信息的聚集地。甚至有iPhone 用户表示,他几乎隔一天就能收到一次iMessage垃圾信息,但不排除有时候要在一天内承受四次iMessage垃圾信息的“轰炸”。

  那么,到底是谁在发送这些内容?如此密集、大批量的群发iMessage垃圾信息又是怎么做到的?

  中新经纬调查后发现,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背后,有人在从事售卖iMessage群发设备、代发iMessae垃圾信息的生意。

  近日,中新经纬辗转联系到一位iMessage群发设备卖家李大国(化名),当听到“短信广告推广”的需求后,对方立即表示,目前来说iMessage群发是最方便、最安全的。“iMessage不经过运营商,只要联网,不管对方有没有信号都可以收到。我们还有专门的发送设备,和基站不一样,每小时能发2万条左右。”

  另一位iMessage群发设备卖家刘能(化名)则直接对中新经纬表示,做短信推广,iMessage最靠谱,机器加软件,打开就能用。

  “设备价格七千多元到一万多元价格不等,主要是每天群发条数的上限有区别。7800块的一天能发10万条,9800块的一天能发30万条,最高的13800块一台,每天最多能群发50万条。你买机器,我们还提供你苹果ID的数据库,包你一年服务,只要是苹果手机,都能发送到。”刘能说。

  李大国表示,买设备我们会提供苹果ID采集器,任何区域的苹果ID 都可以采集。“以前都是用苹果ID的数据库,数据库里面的ID地址都是倒卖出来的,而采集器是最新的方式,更方便。”李大国透露。

  而对于苹果ID采集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李大国表示具体怎么操作,他也说不清楚,只能当面教。他说:“群发设备加上采集器,卖一万块钱左右,包教包会。”

  同时有iMessage群发设备卖家赵玉田(化名)向中新经纬证实,通过设备定向群发iMessage确实可以实现。“我们的设备12800元,也包你苹果ID资源,一小时大概能发8000条左右。”赵玉田说,“我们还可以做到定向的推送,比如只发给上海的用户,或者只发给女性用户。”

  如此密集地群发敏感、且不合法的iMessage信息,会不会遭到苹果系统的屏蔽?以上三位卖家均表示,完全可以放心。

  赵玉田表示,博彩行业我们都做了,不会被过滤掉的。李大国则表示,苹果不会屏蔽的,因为你发的内容里面有文字、数字、图片,甚至还有小视频,苹果筛选起来比较难。“目前还没出现过被屏蔽的情况,往后不敢保证。”李大国说。

  另据中新经纬了解,在网络上,有多家平台声称可提供iMessage群发业务。他们根据群发信息条数设置了不同的价格区间,收费标准各不相同,每条价格在0.15元左右。也有平台报价较低,0.08元一条,十万条以上0.07元。他们均表示可以发送任何内容,包括赌博、开发票等敏感内容。

用户的ID被泄漏贩卖

举报垃圾信息无效

  接收到这些垃圾信息后,iPhone 用户是如何做的?

  罗君告诉中新经纬,她一般随手就会点删除,并按手机提示举报垃圾短信。但她表示,举报并没有太大用处,依然可以收到类似内容的垃圾信息。还有用户称,自己对这些垃圾信息已经麻木了,看到了也就像没看到一样,不会点开,更不会删除、举报。

  ▲网友收到的iMessage垃圾短信

  中新经纬注意到,在每条iMessage信息的下方,都有一行“发件人不在您的联系人列表中”的灰色字体,下方还有一行蓝色字体“报告垃圾信息”,点击蓝色字体后出现“删除并报告垃圾信息”。

  据媒体报道,这与苹果的一份官方文件相吻合,文件中写道,当用户收到垃圾信息后点击“删除并报告垃圾信息”,“信息”会将发件人的资料和这条信息转发给Apple,同时从用户的设备中删除这条信息。

  不过,该文件指出,报告垃圾信息不会阻止发件人发送其他信息。如果用户不希望收到这些信息,需要阻止这个联系人。如果用户要报告短信和彩信,需要联系运营商。

  那么,苹果到底是怎么审核这些广告信息的?iMessage垃圾信息真的是苹果的“死穴”吗?

  苹果客服人员表示,自己也经常收到此类信息,目前苹果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尚无法完全屏蔽,唯一的方法就是选择过滤陌生人的iMessage,但也有可能“误伤”其他信息。

  苹果客服表示,在“设置”中可以打开“过滤未知发件人”,开启后可以过滤一些垃圾信息。该客服表示,自己也经常收到,也有大量用户反映过这个问题,苹果很重视,也在调查研究。

  据媒体报道,此前,苹果公司还表示,iMessage垃圾信息是通过运营商发送的,苹果没有权力辨别或拦截个人信息。

  按照苹果iMessage的设定,发送者必须知道接收者的手机号或AppleID才能正确传输。那么,上述iMessage群发设备卖家口中的AppleID库是如何获得的呢?用户的AppleID又是如何泄漏的?

  苹果客服称,不能确定用户的Apple ID有没有在其他地方泄漏,只要别人知道了账户名称,就可以发送消息。

  而对于苹果ID数据库是如何建造的,卖家刘能表示不方便透露。但他称,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团队,互相合作,建立了一个数据库。

  一位不愿具名的移动安全专家对中新经纬表示,AppleID被贩卖在好多年前比较严重了。“用户订购苹果商店里的应用,一般来说这些应用的开发者都能获取、收集你的AppleID等信息。此外,一些钓鱼网站也会收集你的相关信息。”他说。

  中新经纬注意到,2015、2016年间,苹果用户中曾多次爆发大面积的AppleID遭盗取和勒索事件。当时用户将矛头指向了某平台下的两款邮箱,称因邮箱的安全被攻击导致邮箱密码信息的泄露,以该邮箱注册或关联该邮箱的账号存在泄密可能。随后,今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确认了该平台下邮箱出现了致命漏洞。

分析:苹果公司不作为 或面临法律追责

  iMessage垃圾信息源源不断地传进苹果手机,并长期骚扰用户,作为服务的提供者,苹果到底该不该负责?面对iMessage垃圾信息,苹果果真束手无策?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在我国,法律明确禁止赌博、色情等非法有害信息的传播,也禁止类似的广告行为。若该类非法有害信息属于表面明显可识别的,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如苹果公司等,即属于“应知”违法行为的发生,应当立刻采取阻断传播,报告等工作。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网络安全法》等规定,合法行业的广告也不得以垃圾信息的形式出现。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或广告。而消费者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即苹果公司“报告垃圾信息”后,就视为苹果公司“明知”或“已知”垃圾信息的存在并对用户生活安宁权造成侵害。

  在这种情况下,苹果方只有做到两件事才能免责:一是删除、屏蔽、阻断相关信息的传播以及再次传播;二是向相关主管机关报告,并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执法行动和消费者的维权行动。苹果公司若未履行上述法定安全保障义务,则可能要面临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通过设备、特定程序向苹果用户群发iMessage信息,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广播行为,即一对多、或多对多传播,这种行为本身就应受到严格监管,无关个人通讯隐私和自由,而且相应的监管在美国、欧盟已经延续了很多年。苹果作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不作为是掩耳盗铃之举,没有说服力和事实依据。” 胡钢说,“苹果的不作为明显助长了不合法信息的传播,在回复用户质疑时又显得苍白无力,过于笼统,这与他全球化公司身份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符。”

  胡钢认为,苹果公司应树立更高的道德标杆和伦理水准,在中国市场履行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接收到大量用户举报的垃圾信息后,苹果公司应加大审查,在积累足够过样本之后,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并向主管部门报告,但目前来看,苹果该做的事都没有做。”胡钢说。

  电信分析师付亮对中新经纬表示,“从原理上来说,iMessage垃圾信息和垃圾邮件极为相似,只是展现形式不一样。实际上,无论是邮件服务提供商对垃圾邮件的筛选,还是电信运营商对垃圾短信的过滤,这些都是被广泛接受认可的技术手段,可以在不触碰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

  付亮说,与之类似,苹果应该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拦截iMessage垃圾信息,履行监管义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