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谭盾用乐器重塑经典武侠片女主

2018-07-29 22:32: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谭盾与美杰三重奏音乐会演出观感特别,配合电影影像听交响乐团演奏,小提琴家吕思清演出也走进了观众席。 摄影/牛小北

  昨晚,指挥家、作曲家谭盾亲自执棒北京交响乐团,与美杰三重奏的吕思清、秦立巍、孙颖迪三位演奏家一同在国家大剧院为观众献上了以电影配乐为主的演出“武侠四部曲”——《英雄》小提琴协奏曲、《卧虎》大提琴协奏曲、《夜宴》钢琴协奏曲及《复活》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这场“古典乐+电影”的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策划推出的“漫步经典音乐会”中的重要场次,该演出季选取了较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短小作品,以便观众可以毫无负担地走进音乐厅。本届“漫步经典”以“古典+”为主题,在呈现原汁原味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还特别融入了摇滚、芭蕾、音乐剧、电影、爵士乐等多种元素,通过给古典音乐“加料”, 进一步拉近古典乐与大众的距离。演出前,谭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提及经典古典乐与大众的关系时表示:“我觉得大众跟经典没有界限,人民大众创造了经典艺术,所以我们应该把经典艺术还给人民,分享给人民。”同时他也主张中国古典音乐应该有自己的“中国学派”。

  ■ 现场

  边听演奏边看经典电影片段

  谭盾曾为《卧虎藏龙》、《英雄》、《夜宴》等多部电影作品配乐,并凭借《卧虎藏龙》电影原声音乐先后获得奥斯卡、格莱美等国际大奖。此次演出中,谭盾分别用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塑造了电影中三位不同性格的女主人公——心怀江湖梦的玉娇龙、身负国仇家恨的飞雪、心系爱情的青女。而《复活》篇则可以说是谭盾武侠三部曲的续篇,在前面提到的三部电影中,三个女主角,分别因为梦想、希望与爱的破灭而死去,而《复活》则是为了将在电影中破灭的梦想、希望与爱,再次召唤回我们的身边。据悉古典音乐会演出现场还启用大屏幕播放张艺谋《英雄》、李安《卧虎藏龙》、冯小刚《夜宴》的电影片段,打通音乐情境,最大程度的让普通观众浸入在音乐视听体验之中。

  而“美杰三重奏”则由三位华人音乐家——小提琴家吕思清、大提琴家秦立巍、钢琴家孙颖迪组成。他们分别作为“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的大奖得主,早已蜚声国际乐坛,此次与北京交响乐团和谭盾合作,使得这场演出在古典乐界备受关注。

  话题

  大众创造了经典 艺术家只是归还和分享

  在许多人眼里,看古典音乐演出相对有专业门槛,从传统经典曲目的选择到艺术家技艺风格,甚至观看礼仪、99%都很长很难记的艺术家名字……若没有一定背景知识,很难“一听就入迷”,这让许多观众对此类“经典音乐”有了“高冷”的既定印象。但谭盾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大众跟经典没有界限。就像我们用不着强调大众跟李白杜甫有隔阂,大众跟老子庄子有隔阂,自然大众跟莎士比亚、跟莫扎特也没有隔阂,其实那都是我们自己想象的。”

  谭盾认为经典的艺术都有共通的特点,一是能让人愉悦和快乐,在此之上还能发人深省,让观者有内心深处的自我探索,打开想象空间,作为创作这些艺术作品的艺术家,则更重在自我修行之上的分享,“比如做国家大剧院漫步经典系列,其实它就是把东方跟西方、古代跟未来结合起来,深入浅出,让音乐的听众可以在这个音乐的系列里边更加广阔的去分享。”同时谭盾始终觉得“我们今天所有的经典都是人民大众创造的,我们应该把大众创造的东西还给他们,和他们分享,这是我们的责任。”

  古典乐不立中国学派就不配做中国的音乐家

  借由此次演出,谭盾也谈及自己对中、西方古典音乐异同的理解,他认为中国的古典音乐更没有疆界,以阿炳的《听松》《二泉映月》为例,中国古典音乐里含有自然的声音,美学的声音,甚至有灵魂的声音,内心的声音,而西方则更注重物理振动的紧张度、协和度,产生了非常哲理的表达音乐情感的一种规范。“所以我觉得中国音乐要影响世界,一定要把中国最传统的东西演化成一种让人接受的、大众非常容易感悟的生命形态。它有时候是水的旋律,有时候是风的节奏,有时候是风与小提琴,水与大提琴的结合,有时候是交响乐跟古琴,是韵是律,甚至如这次是与电影影像的结合。所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再结合交响乐的时候,你就发现这个交响乐就已经不再是过去200年的音乐,而是成就了未来200年的音乐。”

  而在谈及中国古典音乐时,谭盾还有一个迫切的心愿,“未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学派,如果在我们这个时代不立起来,那么下一个时代的人会嘲笑我们。做了几百年,开了那么多的音乐学院,如果我们还不能有中国古典音乐的学派,可以让全世界的大学生、音乐乐团来研究学习,演奏和传播,那我们怎么能配做一个中国的音乐家?”

  古典乐这么玩?

  除昨晚首演的“电影音乐·交响武侠”演出外,此次“漫步经典”为将古典乐更带入大众,还展演了多个古典乐与其他艺术类型结合的演出,甚至在北京坊组织了4场户外音乐会欣赏活动,首次采用“实时流”播放技术,用大屏同步输出的方式连线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正在上演的精彩演出。

  古典+摇滚

  “时空穿梭-从穆索尔斯基到披头士”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音乐会除演奏经典古典曲目外,另一个主题是“致敬披头士”。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将许多披头士的歌曲改编成交响诗,并在全世界进行巡演。2018年是披头士乐队最广为传唱的歌曲《Hey Jude》问世50周年,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在此次巡演中又再次奏响了这首名曲。

  古典+芭蕾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音乐会甄选《鱼美人》《斯巴达克斯》《牧场竞技》《达芙妮与克洛埃》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芭蕾舞组曲,将足尖舞影中的梦幻片段以交响乐的形式浪漫演绎。

  古典+音乐剧

  20世纪的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将古典音乐、爵士乐及音乐剧的风格相融合,2018年是伯恩斯坦诞辰100周年,为致敬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谭利华与北京交响乐团演绎其音乐剧巅峰之作《西区故事》与《坎迪德》的选段,带观众领略百老汇的迷人旋律。

  古典+爵士(★闭幕音乐会)

  20世纪的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将美国本土爵士乐与古典音乐风格相结合,创作出含有浓郁美国特色又独具一格的作品,让爵士乐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改写了爵士乐的发展轨迹。7月29日的闭幕音乐会,邀请到指挥大师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与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携手钢琴家蒂博戴,演绎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一展爵士交响的无穷魅力。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畅 实习生 张馨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