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怒江州老窝镇人的脱贫攻坚路

2018-07-27 21:54:2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央广网泸水7月26日消息(记者张之鹤)怒江傈僳自治州1954年设立,从雪山走来、向大海奔去,怒江千百年来川流不息。相对于其他贫困地区,这里多为高山陡坡地形,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脱贫攻坚面临的考验更加复杂严峻,语言难、行路难、住房难、增收难和保障难……每个难题都亟待解决。“无路可行,有路难行”的怒江州老窝镇就在这样复杂严峻的考验面前,走出了一条摆脱贫困的康庄大道。

语言难、行路难?“思维不到会受穷”

  今年65岁的村书记尹相明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思维不到会受穷”是他一直以来的工作理念。(央广网张之鹤 摄)

  2018年是怒江州老窝镇崇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相明在村委会工作的第18个年头。“天大的变化”,这是他对这些年村里脱贫工作成效的总结。2000年刚到村委会时,村中没有一寸水泥路。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通向崇仁村小学230米的水泥路修好。崇仁村狠抓教育、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程,普遍扫除青壮年文盲并实现了目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

  2013年,崇仁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成绩没让尹相明放缓脚步,因为村中还有1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629人。在“思维不到会受穷”的工作理念下,他结合崇仁村实际,特别组织党课讲述《塘约道路》,帮助村民拓展脱贫思维。在他的带领下,崇仁村调整产业结构,以核桃、木瓜、花椒和草果为主的林果经济初具规模。目前,崇仁村实现“五通”,全村3402人仅有9户2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0.71%。

住房难?“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工作就能养活自己”

  曾经的贫困户何星乔迁新居,接来了妈妈一起奔小康。(央广网张之鹤 摄)

  崇仁村七组村民何星去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卖牛挣了9600元,二是通过政府补贴和在壹家村合作社的分红建造了新房子。这让他直接脱贫,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年过半百的何星笑着说:“我把妈妈接来一起住新房子,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工作就能养活自己”。

  2008年,在外打工的何星返乡养病,急剧下降的视力让他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去年,经过村干部的多次宣介,何星加入“壹家村11511合作养殖产业互助脱贫”项目。该项目是企业与养殖户共用一个养殖单元,依托一名党员驱动,带动五个贫困农户,养殖一百头高黎贡山猪。这个精准扶贫项目让入股的何星每年可以拿到利润分红,还可以在农闲时通过在崇仁村壹家村高黎贡山猪种源扩繁基地帮忙获得工资。

  截至2017年8月31日,壹家村合作社有效社员736户,原生态、规模化、全产业链的模式直接带动崇仁村6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增收难、保障难?“干一行,爱一行”

  2013年,大学生村官郭荣华与老窝镇挂联,开始了自己“全能”的宣传委员生涯。(央广网张之鹤 摄)

  郭荣华是老窝村最边远的一个村寨走出来的大学生,现在回到家乡做起村官。小到动员村民危房改造,大到老窝镇的宣传方案,郭荣华的工作庞大而又细碎。作为老窝镇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郭荣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传承尹相明书记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更要做到换位思考、与像何星这样的贫困户交心。在她看来,干一行就该爱一行。“只要老窝镇的生猪产业发展起来,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自然会发展起来”,对于怎样扶贫攻坚,郭荣华也有自己的思考。她认为,农户不仅可以种植青饲料(青草、红薯藤等绿色植物)、苞谷等传统农作物挣钱,更能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定向销售生猪或火腿来增加收入。

  去年,郭荣华参与组织了第一届老窝火腿节。原以为不会有太大反响,没想到通畅的公路带来四方宾客,慕名而来的饕客口口相传,火腿节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届老窝火腿节后,老窝火腿的市场价由38元一斤上升到68元一斤,“老窝火腿合作社”的786户社员户均增收8千多元。

  曾经“无路可行,有路难行”的怒江州老窝人用心血、勤奋和智慧浇灌出自己的脱贫之路。大山深处的老窝镇还不完美,但这里有不同生活理念的碰撞,有新老文明交替的火花,更有着一个个走向幸福、拥抱生活的老窝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