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以人民为中心,党执政的价值旨归

2018-07-09 23:35:1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红船听涛】

  作者:徐秦法(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执政理念最本质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品质与属性规定,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破解一切发展困境的智慧和勇气。“人民的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轴心和最高价值尺度,是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性。

  “以人民为中心”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落实

  如果说“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是要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颠覆、矫正以“物”、以“资”为“本”的价值路线,那以“人民”“人民的幸福”为“本”,则更为明确地将人民作为利益和幸福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是对“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深化,彰显了“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主体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历史使命和责任的高度自觉与实践践行的内在尺度。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追求自由、解放和发展的历史形态和逻辑。在前现代社会,少数人的发展与幸福,是以牺牲极大多数人的发展和幸福为代价的,发展和幸福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解除了前现代社会的贵族特权,开启了更为多数人的发展和幸福的可能和空间,客观上极大地推进和提升了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量与质,但却陷入资本的窠臼之中,以至于一切人的生活都成为受“资本”宰制,人仅仅是“依赖于物而获得相对的独立性”,唯有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发展才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才能实现人类历史上真正的自由与公平。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目标,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等,作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现实具象,这就超越了观念论和抽象论,更为具体而细致地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的真实内涵,从而清晰地展现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检验发展成败的价值尺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内在精神实质与要义是“人民”不断获得历史性解放和自由,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把“人民”作为发展主体、建设实践主体、利益主体、幸福主体和价值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深厚历史感的价值宣言、价值主张、价值纲领,是面向全世界对人民所做出的价值承诺,同时也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效的价值尺度。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党只有把谋求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的价值轴心,只有把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紧密相连,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才能找到稳定立足的深厚土壤,才能催生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人民为中心”也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表征了“人民发展观”对“人民历史观”的历史深化与现实落实,彰显该发展思想之历史主体论、发展动力论、发展目的论的内在统一,历史性地张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指向的人民解放、自由之价值逻辑。在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价值体系博弈的历史语境中,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比较视野中,“以人民为中心”更为清晰、准确地映射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理念的独特性、典范性和先进性。“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价值观和发展观上的共同取向。“人民”在党的执政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也是检验“发展”成败的终极尺度。

  “以人民为中心”是决定党长期执政的生命根基

  是否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的幸福而谋划、而奋斗,这不仅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原则界限和本质分野,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终极尺度。就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的幸福而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超越了历史一切统治阶级、一切政党的狭隘性和利益的片面性,不仅贯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而且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是区别于一切执政党的根本价值路线,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指向性。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总纲领,这不仅承载着执政党的价值追求、价值指针,而且直接关系到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因为“人民”是执政党之生命根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智慧、动力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价值落脚点。是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实现以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检验党执政的最高标准、最权威的尺度。

  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按照人民的意志(通过宪法和法律)执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刻也不脱离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以“人民幸福生活”为价值意识为根本立足点,以深刻的历史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来审视、判断我们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