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投资十多亿治理两年 呼伦湖水质仍是最差的劣五类

2018-06-27 21:07:1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生态环境部6月26日表示,呼伦湖生态环境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实际投资13.15亿元,经过两年治理,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但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氟化物指标却不降反升,水质仍为最差的劣五类。

   呼伦湖素有“草原明珠”之称,呼伦湖及其周边水系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是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任务。2016年批复的《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2016—2017年)实施方案》,其中含有草原生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水利工程、环境整治和管护能力等五大类20项工程,规划投资21.08亿元;通过上述治理工程减轻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力争2017年底湖泊水质从劣五类提高到五类。

   生态环境部表示,现场督察发现,呼伦湖水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改善。监测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呼伦湖水质在2016—2017年虽然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但COD、总磷、氟化物指标却不降反升。从总体看,呼伦湖水质与入湖水量密切相关,水环境质量“靠天吃饭”现状尚未改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即使投资没有达到当初批复的21.08亿元,但依然投资了13.15亿元,经过两年治理,呼伦湖水质为何没有实现好转?

   据生态环境部分析,主要是治理工程随意调整变更。实施方案明确的20个治理工程项目,只有两个项目总体按计划执行,工程项目调整变更率达90%。相应投资变更是大幅削减,其中,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实际仅投640万元;涉及旅游景区治理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没有实施,有关管护能力建设却由规划的1.9亿元,调增到4.02亿元。工程项目实施存在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等问题,治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工程项目管理也十分混乱。生态环境部表示,从督察情况看,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呼伦贝尔市在治理项目实施中,既没有有效协同推进机制,也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工程项目擅自调整,任意变更,容易实施的实施,有难度的就调出实施范围;对环境治理影响较大的项目往往被延期或简化,用于管护、执法能力的项目投资增长到总投资的32.3%。特别是工程项目研究论证不够,有的甚至仅凭某个研究单位的个别专家意见,就彻底变更技术路线,管理混乱,监督松懈。

   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在呼伦湖综合治理工作中,当地政府缺乏“钉钉子精神”,敷衍应对,得过且过,甚至为了当地有关监管单位利益,不惜大幅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尤其是自治区水利厅对自身承担的多个水利工程项目组织协调职责、任务一无所知,履职尽责没有到位。他希望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呼伦贝尔市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确保呼伦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