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

2018-06-06 22:10:30 信息来源: 新华视点发布者:isen点击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深邃思考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省舟山市考察调研。在定海区新建社区同村民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今天,我们来这里植树既是履行法定义务,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生动形象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宜昌长江岸边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考察时说,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谆谆告诫说,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调研。他表示,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王晔 摄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长江,抵达石首港。随后,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湖南岳阳,考察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这里曾经是非法砂石码头,如今已经整治复绿,尽显生机。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2013年5月24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2017年1月,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新华社记者饶爱民 摄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十九大作报告时指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新华社记者董峻、高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