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工程最后一颗星成功发射

2018-06-06 22:03:52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工程最后一颗星成功发射

  风云二号收官 书写风云新篇

  梁珂岩 摄(人民视觉)

  6月5日21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这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工程的最后一颗卫星,也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十七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作为风云二号卫星的“收官之星”,风云二号H星有何特点,它的发射有什么意义,将会对我国的气象预报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收官之星,对及时监测灾害性天气意义重大

  风云二号H星是颗什么星?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魏彩英介绍,风云二号H星是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装载有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等两个主要载荷,可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实时云图、水汽图像和空间天气相关产品,将对及时监测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生命史短的灾害性天气系统起到重要作用。

  什么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专家解释,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就是在赤道上空地球同步轨道上工作的气象卫星,距地球高度约3.6万公里,与地球自转同步运行,因此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可以观测地球表面1/3的固定区域,对同一目标地区进行持续不断的气象观测。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共有3个批次,其中03批卫星于2006年立项开启研制,风云二号H星为03批的第三颗业务应用卫星,入轨后命名为H星。风云二号卫星总指挥李海生介绍,风云二号H星主要功能与03批的前两颗卫星一致,但却是风云二号所有卫星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稳定的卫星。风云二号总设计师曹亮透露,相对于G星,H星共有15项技术状态得到改进提升。

  据介绍,风云二号H星主要载荷为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扫描辐射计包括1个可见光和4个红外通道,可实现非汛期每小时、汛期每半小时获取覆盖地球表面约1/3的全圆盘图像,能对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重点观测。空间环境监测器能够对太阳X射线、高能质子、高能电子和高能重粒子流量实行多能段监测,用于开展空间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

  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表示,风云二号H星是风云二号卫星工程发射的最后一颗星,该星对确保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的连续稳定和向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平稳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风云二号卫星应用技术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定量化应用最好的卫星。中国气象局资料显示,自1998年风云二号卫星投入运行以来(截止到今年4号台风),对西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471个台风、登陆我国的141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台风预报准确率连年提升,2015年我国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首次低于70公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风云二号卫星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卫星资料和产品,充分体现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

  定点位置向西部布局,重点服务我国西部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与之前的风云卫星不同,风云二号H星在轨测试完成后,将定点于东经79度赤道上空,重点为中国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赵坚对此表示,应世界气象组织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将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使我国风云系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有效覆盖我国全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

  赵坚表示,H星定点位置向西部布局,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是进一步优化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轨道布局,更好地覆盖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其次是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气象卫星监测服务,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应对自然灾害、落实该地区对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数据获取及应用的急需有着重要意义。据了解,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后,我国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免费分发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将我国赠予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卫星云图接收站进行免费升级并提供风云卫星气象应用技术培训。

  赵坚表示,在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期间,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已签署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合作意向书。魏彩英介绍,中国气象局还发布了《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遭受台风、暴雨等灾害时,可申请启动该机制,第一时间获得风云系列卫星高频次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

  此外,H星定点位置向西部布局还响应了世界气象组织希望中国加强印度洋区域的卫星观测,避免未来该区域出现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监测空白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风云系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续我国将研制发射11颗气象卫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有8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F、G、H星,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B、C、D星。我国气象卫星中,静止轨道卫星形成“多星在轨、互为备份、统筹运行、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极轨卫星形成上、下午星组网观测的业务格局,可对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极端天气、气候和环境事件进行及时高效观测。

  目前,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等高技术领域的差距,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

  根据《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我国还将大力发展气象卫星,中长期规划中明确与气象事业紧密相关的有11颗卫星,包括3颗风云三号卫星、2颗风云四号卫星、1颗晨昏轨道气候卫星、1颗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卫星和1颗高光谱卫星,全新研制的有1颗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和2颗降水测量雷达卫星。

  赵坚介绍,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将静止轨道遥感探测的高时效性优势和微波对云雨大气独具的穿透性探测能力相结合,该星成功发射后,将与风云四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运行,大幅度增强我国对天气预报,尤其是对降雨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精细监测的能力。

  降水测量雷达卫星则采用主动降水测量与被动微波和光学成像遥感相结合,实现降水和云雨大气参数遥感探测,为提高降水数值预报的准确率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冯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