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多地让贫困户示众,家门口挂牌标明收入、致贫原因

2018-05-27 23:36: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西部山区的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男主人向驻村第一书记承诺一定“不等、不靠、不要”,争取早日脱贫,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先把门口的贫困户牌牌扔了”。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为突出对脱贫工作的重视,更好地落实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大部分地区在贫困户家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挂上了“扶贫公示牌”“脱贫帮扶信息公示”等牌子,详细标明了贫困户姓名、致贫原因、收入水平、帮扶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一些地区的脱贫工作总结中将这种信息公开方式作为工作经验,称印制公示牌并悬挂在每户贫困户门前,方便了贫困户与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精准联系,进一步夯实了扶贫责任,加快了扶贫工作进度。

 

 

  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顾及贫困户承受的精神压力。不少贫困户反映,公示信息、在家门口“挂个穷牌”是将自家的“家丑”公开“示众”,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让不少贫困户在亲戚前面抬不起头,在村民面前“矮人一截”,也容易挫伤他们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

 

 

  政府帮助贫困户脱贫不能因为给予了特殊的支持和帮助,就无视贫困群众的隐私。群众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本就属于个人隐私信息,不宜完全公开,而“贫困”也是一种需要保护的“隐私”。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脱贫项目、脱贫资金必须用到刀刃上,把接受帮扶的贫困户信息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可以体现脱贫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确保“脱真贫”。但透明公开也得拿捏好尺度,采用合适的方式,在接受社会监督和保护当事人隐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事实上,目前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都已经建立了走访、驻村考核指标体系,贫困户的信息在扶贫手册、收入明细表里都有详细记录,贫困户也都有扶贫干部的联系方式等资料,这些信息完全没有必要公开“挂牌展示”。

 

 

  当下,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决战阶段,贫困户心理、精神层面的障碍愈发凸显。他们需要有人带领创业致富,也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对扶贫干部来说,工作不仅需要做实、做细,还需要做“暖”,这样才能与贫困群众携起手来同奔小康。(记者:宋晓东  刊于《半月谈》2018年第10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