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2018-05-23 21:50:28 信息来源: 央视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的大趋势,但成效还不稳固。我们必须咬紧牙关,一寸不能让,一步不能松。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的是要靠什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加快制度创新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制度”这一手棋牵动着治国理政全局,制度创新不仅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更成为一个基础工程。利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体制机制以及重大制度安排入手进行总体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习近平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创新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制度是指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以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为目的,以生态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活动为对象,以生态环境恢复为主要内容,以经济调节为主要手段,以法律监督为保障条件的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激励机制,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法理依据和市场机理。在补偿上偏重于单项补偿、分类补偿,相关生态补偿政策未能发挥政策聚焦合力,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保障。加快出台生态补偿政策法规,在顶层制度层面逐步形成完整的更具法规功能的生态补偿条例和实施细则。要逐步实现生态补偿标准化。根据各领域、不同类型地区的特点,完善测算方法,分别制定生态补偿标准,逐步形成标准体系。

  

  创新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 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十分重要。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通过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激发各级政府部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创新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要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4月19日傍晚,习近平来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

  二、强化制度执行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执行也只是墙上画虎,成为摆设,成为一纸空文。不能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是要在制度执行落实中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真正让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习近平指出:“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

  强化责任意识,是抓好制度执行的根本。 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好,究其原因是责任意识缺乏,导致制度执行质量大打折扣。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是关键。要严格考核、严格问责,将生态环境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各级班子考核内容,对制度落实不彻底的,要坚决勒令整改;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坚决追究责任;对违背制度的,要坚决进行问责。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守护好生态文明的绿色长城。习近平指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加大查处力度,是抓好制度执行落实的保障。 违反制度的行为,是对制度权威的公然蔑视和挑战,是对制度最大的伤害。一些制度执行不彻底、落实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缺少应有的惩戒,导致有的单位和官兵“坐山观望”、“互相攀比”。要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坚决打破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怪圈,让制度长出“钢牙利齿”,形成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刚性约束,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安全的食品。习近平指出:“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真抓就要这样抓,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组织部门、综合经济部门、统计部门、监察部门等都要把这个事情落实好。”

  制度是纲,纲举目张。通过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制度建设,真正构建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绘就青山绿水、诗意栖居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