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开拓“美丽”新境界

2018-05-23 21:09:41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发布者:isen点击量: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论述和批示、指示达300余次!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到“两山论”,从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到“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习近平四十多年来一直思考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之下,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此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已逐步形成,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

  从“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到“两山论”

  在陕北梁家河, 为解决当地群众大量砍伐树木烧火做饭、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习近平带领群众在当地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在河北正定, 习近平主持制订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

  在福建, 习近平曾形象地指出,“修了一道堤,人行车通问题解决了,但水的回流没有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大量使用地热水,疗疾洗浴问题解决了,群众很高兴,但地面建筑下沉了,带来了更为棘手的后果;这类傻事千万干不得!”

  △2001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纪生态园为他捐种的香樟树培土浇水

  在浙江, 习近平提出: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 ,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一次调研的视频影像资料(来源:浙江在线)

  2005年,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是著名的“两山论”。

  2008年,已经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针对“两山论”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

  从“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到“两山论”,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从朴素的想法到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入。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执政理念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曾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同时,他也表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表达。

  △央视原创时政微视频丨美丽中国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新提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015年3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201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美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中。

  2018年3月, “美丽”、“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新提法到绿色发展写入五大发展理念,从“美丽”纳入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到写入宪法,在总书记的引领下,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发展和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总书记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思索也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体现出他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深思远虑。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2013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

  在总书记的引领之下,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硕果累累:

  天更蓝。 “大气十条”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与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6%、34.3%、27.7%。

  山更绿。 五年多来,我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水更清。 相比2012年,2017年全国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所占比例提高了6.3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下降4.1个百分点。

  中国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还获得国际社会认可。201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中国治沙经验成为样板。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美丽”新境界

  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思考和深入论述,从主政一方保护生态环境到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形成,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毛卫平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吸取人类文明积极成果,运用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使之在中国大地生根,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科学指南,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发挥作用,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我们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美丽中国必将铺展更加壮美的图景。同时,也能够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