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有一种纯爱可以跨越山海

2018-05-19 12:22: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殷桃在《爱情的边疆》中饰演播音员文艺秋。

  

  继去年的《鸡毛飞上天》之后,演员殷桃又开始凭借感人角色让观众流泪了。由高满堂编剧,毛卫宁执导,殷桃、王雷、李乃文主演的年代情感剧《爱情的边疆》正在浙江卫视热播。该剧时间跨越半个世纪,讲述女播音员文艺秋(殷桃饰)与苏联播音员维卡、同学万声(王雷饰)和同事宋绍山(李乃文饰)之间的曲折爱情故事。有趣的是,从去年开始,通过小人物情感入手,折射时代变迁的年代剧佳作不断涌现,像去年的三部作品《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都收获了好口碑。

  《爱情的边疆》带有极强的时代烙印。故事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的女大学生文艺秋受到同班同学万声的热烈追求,但她不为所动,而是爱上了来中国援助交流的苏联功勋播音员维卡,并与其在北京结婚。随后中苏交恶,维卡被迫离开中国。为了在地理位置上能和维卡更近一点,文艺秋不惜主动要求到中苏交界处、条件异常艰苦的边疆工作,并遇到了华敏、宋绍山,而万声则一直追随文艺秋。

  该剧是导演毛卫宁和编剧高满堂的首度合作,他们将爱情作为本剧主要看点,希望让年轻人相信“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的纯爱是存在的。毛卫宁直言,这部剧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写到今天,实际上是在展现中国人的情感史,“我觉得今天的年轻人和我们戏里的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想要给他们拍出一个真实的故事,靠真实的情感力量来让他们相信这个故事。”

  事实上,作为年代剧的主力观众,中老年观众是一个庞大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在豆瓣等电视剧口碑打分平台上也不活跃。去年底,《情满四合院》和《生逢灿烂的日子》都在播出中后期占据同时段收视成绩前茅。《爱情的边疆》目前在豆瓣上显得静悄悄,但收视表现并不差。在剧评人“半辈子”看来,只有看收视数据才发现,在舆论不寻常的安静之下,这类剧居然有那么大的观众群。

  《爱情的边疆》里文艺秋和维卡的爱,与今天我们熟悉的爱情不太相似,有着太浓烈的时代特性。文艺秋对维卡萌发爱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对英雄的向往和爱戴。剧中两个人没有深入相处的机会,没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在情感纠缠的那些年里,他俩甚至无法待在一个城市或者国家。这种爱情的发生,具有一种理想主义革命般的狂热,恰恰和很多中老年观众的成长环境一致。

  更有人把《爱情的边疆》评为电视剧版的《芳华》,电影里的主角是部队文艺兵,电视剧里则是播音员,两个故事里都有英雄,也都有英雄在变化时代里的惨败经历。“半辈子”认为,在中老年观众这里,《爱情的边疆》和《芳华》一样,不只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而是一种回忆青春的“想当年”,“在《爱情的边疆》里虐惨了的爱情故事,也可以当作一种一以贯之的坚持,这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即便意识到了失败不可避免,仍然不愿改变,愿意为爱牺牲。”

  表现相对久远的年代故事,要抓住观众,演员过硬的演技也是必须的。去年的中国电视剧白玉兰奖,最佳男、女主角颁给了同一部剧——《鸡毛飞上天》的男、女主角张译和殷桃。《情满四合院》中何冰领衔的“人艺帮”戏骨们表演也令人拍案叫绝。而在《爱情的边疆》中,殷桃从18岁演到80岁,演技无可挑剔。而剧中王雷的上海话更是让不少观众感叹:“没想到满嘴上海口音的王雷居然是一个东北人。”

  新闻延伸

  从霸屏到遇冷

  年代剧走过的这些年

  在以《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爱情的边疆》为代表的年代剧重新走进观众的视野之前,年代剧其实走过了盛衰兴废的十几年。2001年,一部《大宅门》掀起了年代剧的热潮:这部17年前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以超高收视率夺得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成为年代剧中一座不可跨越的丰碑。随后,以《金粉世家》《京华烟云》《乔家大院》等为代表的经典剧目陆续走红,年代剧曾一度占据国产热播剧的半壁江山。而年代剧在2008年前后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闯关东》《走西口》《人间正道是沧桑》你方唱罢我登场。

  不过,随着电视剧市场开始一窝蜂跟风,2010年成了年代剧的一个转折点。绝大多数年代剧止于复制粘贴,质量每况愈下,以至于之后三四年间,年代剧开始和偶像剧画上了等号——年代背景成为了一个“摆设”,打着“年代剧”的旗号,讲言情剧的故事。剧情的中心都放在了男女主角的感情纠葛上,人物设定满足流量时代审美,却没有了年代剧的质感,演绎的故事变成了偶像剧式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诚如编剧高满堂所说,现在的电视剧市场充满了“三气”——阴气、妖气、粉气。对于这样的风气,毛卫宁导演也表示:“这个东西不能光是我们说去呼吁、抵制,而是得拿出好的作品,写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讲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近期年代剧的回暖,得益于扎实的剧本和用心的制作。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年代剧依然可能举步维艰,但沉得下去,终究会留得下来,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