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福建用好三朵“云”

2018-05-19 12:14: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核心阅读

  早在2000年,福建就率先推出“数字福建”建设,开启了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序幕。18年过去了,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区,福建集中建设云计算中心,打造政务云、商务云、生态云,为我们观察大数据应用提供了窗口和范本。

     

  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行,福建再次汇聚目光。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18年建设不停,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福建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怎样的成绩?又能给当下如火如荼的大数据应用带来哪些经验?

  政务云

  统一集约化建设,节约投资运维费用过亿元

  福州市长乐区,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走进园区内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数层空旷的机房,工作人员并不密集。

  然而,安静背后是昼夜不停运行的机器,每秒都有数万亿数据在这里狂奔,被称为福建电子政务的“最强大脑”。

  “中心内的政务云汇集了福建政务数据,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直部门数据中心物理整合和信息中心业务整合。”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蔡荣富说,截至今年3月,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电子政务云平台已经为153个省直单位的540多个项目提供了2561台虚拟服务器、1122TB存储等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

  信息化建设如何向纵深发展?实现政务数据汇聚共享的政务云正是福建的解题之举。

  “长期以来,部门各自为政,把数据掌握在自己手里。信息化建设不仅要从技术上提升数据的应用水平,更要从机制上打破封闭的信息壁垒。”蔡荣富说,网络的建成只是搭好了基本框架,修好了“主路”,更需要跑“车”运“货”,只有广泛开展各种应用和服务,开发、整合政府部门中有共性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信息化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按照“要统筹、不要多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中心建设伊始即从体制机制上杜绝各部门重复建设的“孤岛”和“烟囱”现象。“由原来各部门自建自用、分散投入,变成集中统一集约化建设,由我们统一建设和运维,统一监控和管理。”蔡荣富说,初步测算,整合后每年节约福建省电子政务项目投资7600万元,节约运维费用8500万元,减少人员编制近百名。

  商务云

  接入政务内外网、通信、广电等七张网

  井盖通过无线网络相连,能及时反馈异常开启、维修管理、异常闭合的情况,不仅实现防水防尘防丢失,还能够发布告警短信;路灯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照明,能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还能实时监控噪音、空气状况……走进福州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各种“黑科技”让人窥见未来。

  原本从事系统集成的福建伟思国瑞软件股份开发公司,近年来致力于以“智慧路灯”敲开物联网产业的大门。“产品测试时不一定完美,但促进中心仍然给了我们展示的平台,还想办法帮我们拓展资源对接渠道。”公司总经理沈文洪告诉记者,去年他们还获得了政府近100万元的科技项目补助。目前,公司已接洽了不少订单。

  “福州拥有优良‘数字基因’,在物联网产业链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主要环节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促进中心负责人、福建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正农介绍,在该中心开发的线上创新服务平台上,“发布痛点”和“痛点悬赏”模块用于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创客之间的精准对接。

  不局限于物联网,就在福建“政务云”中心一墙之隔,一个六边形建筑正在为企业打造腾飞之“云”。“如果说,政务云是整合了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那么商务云就是对接市场,让更多数据资源落地生根。”蔡荣富说。

  据介绍,商务云拥有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网络、教育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7张网络接入,是国内唯一的全网络数据中心。目前,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已与360、中科曙光、百度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UCloud、华云等纷纷入驻,签约意向机柜已达6000柜,各方将在政务、医疗、教育、安全、制造等领域逐步展开合作。同时,福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届时,这里将建起1.5万个标准机柜,数据存储能力达到15EB。

  生态云

  数据整合共享,助力科学精准管理

  2017年5月24日,随着福州市仓山区金色家园1号楼503住户拧开水阀,福建省首台商用窄带物联网智慧水表正式运转,开始向水务管理平台实时传输数据。

  “这使原本繁杂的人工抄表方式转变为简单的无线自动抄表,同时还能分析供水管网数据,及时、准确判断漏损情况及漏点。”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30万台智能水表更换,覆盖小区数量953个,项目区域每年节水收益预计可达到4181.76万元。”

  城市设施中大到一条路一座桥,小到一棵树一盏路灯,都实现信息化归档处理,拥有自己的“身份证”;进入管理系统,可以看到全市各处地下管网信息,各大建筑工地施工情况,某个区域或时间段内高发问题统计数据等;同时,系统还对接12345便民热线、渣土车辆管理系统、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共享安监、建委视频监控资源……这正是福州自2013年起创新尝试的“数字城管”系统。

  “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城管覆盖面更广,巡查内容更多,分类更精细,实现了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滞后向实时的转变。”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系统应用处副处长林日庆说,“运行至今共立案派遣337.1万多件。其中,2017年度立案派遣91.45万件,日均2500多件。”

  从智慧水务到数字城管,信息技术的运用正在不断提升政府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今年4月,福建省生态云平台崭新上线。“生态云平台整合汇聚了来自环保系统及部分相关厅局的业务数据,以及物联网、互联网等数据,构建了一纵一横的数据整合共享体系,纵向向上打通环保部、向下穿透至市县级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业,横向汇聚了相关厅局及互联网等数据。”福建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姜永红介绍。

  步入位于福建省环保厅的生态云平台,只见大屏幕上的“大数据”像流水一样,从数据来源、汇聚到应用,清晰地展现数据的流向。“在数据收集汇聚的基础上,更能进一步分析研究,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民化。”姜永红说,目前,平台数据已达80多亿条,并与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网上审批等多个省级平台进行了数据对接,集成大数据平台的污染源监测、环评、排污许可、投诉举报、水气土环境质量监测等数据,为今后精准定位执法对象提供参考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