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脱贫摘帽,不看纸面看老乡

2018-05-19 12:12: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一些地方在扶贫工作中,“层层分解年度脱贫指标,年终脱贫销号是‘矮人堆里选高个’”;“有的地方各类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记录表等五花八门,大量时间消耗在纸面上”。贫困人口不能“被脱贫”,精准扶贫更不能“纸上扶”,如何防止和解决这些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问题,记者在安徽多个县区进行了调查。

  贫困人口不能“被脱贫”

  挂图大作战,严把程序关

  全村有哪些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是谁,每户有哪些帮扶举措,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多少……走进安徽芜湖市南陵县滨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许贤平的办公室,贫困户帮扶及贫困村出列作战图挂在墙上,所有贫困户及全村的发展信息一览无余。

  “信息每年一更新,实时了解、跟踪,具体到每家每户的产业、收入,看图就都算得出来。”许贤平说,“图上信息县里都有备案,对于贫困户的销号,有严格的程序。”

  本人申请,驻村干部及村两委成员入户调查,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后公示,上报镇政府审核公示,最后由县政府审定后公告。许贤平展示了整个脱贫销号的流程,“脱贫销号不是‘矮人堆里选高个’,层层把关,确保让真脱贫的人摘帽。”

  而对已经摘了帽的贫困户,也不是置之不管。

  种蔬菜收益,流转土地收取地租,小额扶贫贷款入股企业分红,再加上农业综合补助等各类补贴,每年收入不下1万元——前几年,滨玉村村民许融(化名)就迈过了脱贫线。可是没过多久,他又返贫了:女儿查出纤维瘤,要做切除手术;自己旧病复发,要做脾切除术治疗;老伴患有冠心病、胆结石,算下来,一年看病花销就得十几万元。

  后来,乡镇进行定期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调查,了解到许融一家的情况,虽然刚刚摘了帽,许融家又被重新纳入贫困人口管理。安徽在全省推行健康脱贫政策,贫困户在县级、市级、省级医院看病,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万元。

  许融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沓厚厚的看病收费单据,还有一家三口的健康脱贫医疗服务证、新农合医疗证、慢性病就诊证,“好在有政府帮,两场手术下来,花了不到1万块钱。”

  “政策刚推行,我们就给许融一家办理了相关手续。”许贤平介绍,县里定期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调查,及时调整、退出,逐户调查,脱贫到人,确保兜实、兜牢民生底线。

  攻坚发力防患“急躁症”

  谋划长远账,脱贫不脱钩

  脱贫摘帽,除了把严程序关,还得有实打实的帮扶举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证脱贫质量,防止“急躁症”。

  在南陵县工山镇乔村一处山场,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上山,一路上,一株株青梅苗排列整齐。到山顶俯瞰,远处一大片茶园绵延叠翠。当地村民说,以前这里都是小土丘,道路不通,十几年没人打理。

  如今,山场盘活了,一方面和果园企业对接,一方面村里给所有的贫困户发赠了半亩青梅苗,青梅结果时企业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乔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卫群介绍,“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形成产业,才能带动贫困户持久脱贫。”

  一家安吉白茶茶商看中了这片空地,当地帮着协调用地,新修道路,申请相关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但也开出了条件:茶园用工,必须选择本地村民,同时主要以贫困户为主。

  卫群介绍,如今茶园建起来了,除草、施肥、管理,60多户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12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就业帮扶。“靠政府兜底,一对一帮扶,完成年度脱贫任务不难。”卫群说,但扶贫要谋划长远,建强产业,目前,乔村已形成产业扶贫全覆盖,贫困户户均已有约2.2个产业。

  在合肥市长丰县,不光产业帮扶,还一帮到底。

  长丰县罗塘乡上拐村村民张德毕2015年就脱了贫,如今想多赚点。“村里生态不错,搞散养鸡养殖肯定能赚。”“朋友有水塘正在找人合作搞龙虾养殖,干吗不应下来?”“别人养羊赚了钱,这活儿咱也能干!”张德毕小算盘打得不错,可刚脱贫不久,这么多投资,钱从哪儿来?到镇里一问,心算是放肚里了,原来脱贫不脱政策,只要是当初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相关的产业扶贫政策都可享受。

  购买鸡苗,每只补助5块钱;购买小羊,每只补助400元;养殖一亩龙虾,每亩补助800元。按政策办法,张德毕一一申请到了产业扶贫奖补资金,现在老张养了120只鸡、5只羊,还同村民合作搞了8亩塘的龙虾养殖,加起来每年能赚约1.5万元。

  “扶上马,还得再送一程。”罗塘乡党委副书记汤善兵说,“有的一时脱了贫,难的是保长远,扶贫需要久久为功,需要政策的持续发力。”

  精准扶贫不能“纸上扶”

  借力大数据,解决真问题

  “今天上报贫困户信息,过一段时间信息变动了,要重新填写上报;再过段时间,上级要来扶贫督查,又得先填好汇报材料……”谈及以往经历,安徽芜湖市无为县无城镇黄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太华直言,扶贫填表太“烧脑”,“多的时候,每周要填好几次。”

  现在,除了基本的一户一档等材料整理归档,以及个别必须以纸质上交的表格材料,其余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就可以“一网打尽”。

  陈太华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登录安徽省脱贫攻坚APP,可以查到每个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帮扶产业等各类详细信息,也可以看到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情况。

  “现在一年填的表,还没有过去一个月的多。”陈太华说,“贫困户如有信息变动,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端上传修改,非涉密信息各个部门都可通过手机端查看。搁在以往,要重新填表上报更改,有时扶贫部门找你要信息,要填表上报,同一信息过两天国土部门又找你要了,还得重新报一回。”

  此外,扶贫督查的力度也更实了。最近一次调研,芜湖市扶贫办工作人员马玮从手机端登录省脱贫攻坚信息平台,通过“扶贫地图”功能导航,临时决定去哪家,不打招呼、不定路线、不要陪同。

  “在无为县赫店镇,我们随机走访,发现一户贫困户家里的老房子漏雨,贫困户不说,也没人管。”马玮说,“我们第一时间给镇里反馈了督查情况,不到一周,镇里就派了人上门维修,整改情况通过图片、小视频等形式,从手机端上传到了信息平台。”

  “比起只收表格、听汇报,现在能看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马玮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