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专家谈国产航母海试:中国海军志在远洋护卫

2018-05-18 11:53:36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发布者:isen点击量:

国产航母海试:中国海军志在远洋护卫

发展航母是中国远洋战略的一部分,而非为了增加中国与周边国家或美国博弈较量的砝码

文/胡波

5月13日上午7时许,国人翘首以盼的首艘国产航母终于从大连造船厂码头起航,赴相关海域执行计划中的海上试验任务。该艘舰暂时被称为001A型航母,它于2013年11月开工, 2017年4月26日下水舾装。

与辽宁舰不同,001A型航母完全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它在辽宁舰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性能有全面提升。单就外形来看,001A型航母在甲板及舰岛等结构方面,也已经与辽宁舰有较大差异。最迟在2019年下半年,该舰将正式交付海军。

官方此前对辽宁舰曾有清晰的定位,那就是试验性质的航母。如果说辽宁舰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001A型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的海试意味着中国将很快拥有可以进行战斗执勤的现代化航母。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数艘拖轮正在将国产航母拖离大连造船厂码头。 中新社记者 杨毅 摄

为了解决与邻国的海洋争议?

部分与中国存在海洋争议的周边国家担心中国会在维权斗争中使用航母。而谈及航母,中国的舆论、学界甚至部分官员也时常将其与涉华海洋争议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发展航母的首要任务就在于解决近海海洋争议问题。

事实上,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绝非中国发展航母的主要动机,中国奉行和平解决争端的政策,而且即便中国决策者真有心使用武力或强制手段解决与日本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争端,航母也非主要作战平台。不可否认,20世纪80年代有关航母项目的最初论证之时,南海争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军事体系和能力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中国政策选项越来越多。当前,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主战飞机是以歼10、歼11、苏27、苏30等组成的三代机群,作战半径都在1500公里左右甚至以上,已不是短腿的歼6与歼7领衔的时代,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沙群岛,均在中国庞大陆基战斗机群的有效半径之内。今后随着歼20等四代机的大量服役,陆基航空兵在东海及南海争夺和维系制空权的作用将更大。

导弹方面,中国对周边国家形成压倒性优势,中国岸基巡航导弹、短中程弹道导弹可以通过对特定海域的饱和攻击吓阻对手。而中国近海水声情况复杂、海洋地理特殊,是中国基洛级、元级及宋级等静音潜艇活动的理想之所,中国利用这些潜艇可有效牵制对手的水面舰艇。

另外,中国水面舰艇的战力和可用性也越来越强,如052B、052C等型中国自主研发的驱逐舰和从俄罗斯引进的四艘现代级驱逐舰,防空、反潜、反舰等综合作战能力较强,可在近海遂行海上对抗、封锁、火力支援等作战任务。而已开始大批量生产的052D型驱逐舰,还有已经开始建造的大驱055,具有更强的海上综合作战能力,特别是其区域防空系统被誉为中国版的“宙斯盾”。中国武器库拥有如此多的选择,何须劳烦航母?

二是近海作战非航母所长,用其解决近海海洋争议性价比过低。航母是远洋作战的主要平台和利器,而在东海、南海这样的近海,受制于空间的限制,航母的作战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况且,相对于中国和对手庞大的陆基战斗机群,航母搭载的几十架舰载机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并不大。

另一方面,航母在近海作战的风险却很大。航母在东海、南海这样的濒陆海区,极易遭到岸基雷达、电子侦听站和侦察机等的监视和跟踪,也容易遭到陆基战斗机、巡航导弹、潜艇等反介入力量的打击。战时它在近海不仅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反而很容易成为“人质”。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新社记者 杨毅 摄

为了在台湾问题上,反击美国介入?

对于台湾问题,在面对美军航母打击群可能介入方面,中国也不太可能以航母对航母。在海上力量建设与布局方面,中弱美强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如果中国试图在海上与美军展开航母对航母的对称较量,中国将很难取得上风。无论是就航母技术水准,还是作战经验来看,中国航母与美国航母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机械进行比较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一点务必保持清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航母的主要任务都不是为了直接抗衡美国航母。

现代战争或军事博弈都是整个军事体系的较量与对抗,靠一两件杀手锏武器改变战争或博弈结局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同样,中国进入航母时代,未必就意味着中国战力陡增,在军事较量中对航母寄予过高的期望暂时是不现实的。客观来看,航母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和反击美国介入当然有些用,但尚处于“配角”的位置。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 中新社记者 杨毅 摄

践行远海护卫和走向深蓝才是正题

发展远洋海军的根本动因在于中国的利益和格局远不再局限于东亚地区,几乎已遍布世界。二战以来的现代海军发展历史表明,航空母舰几乎是远洋海军的标配,它往往是舰队的核心。建设远洋海军,就不得不发展航空母舰,对于像中国这样缺乏较好远洋支撑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身处大洋的舰队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去获取制空权和进行区域防空,而航母是移动机场,是在远海大洋夺取制空权的利器。美英等国的经验表明,即便在拥有众多海外基地和盟国支持的情况下,其海外行动依然极大依赖航母上的舰载机提供空中打击、战术掩护和控制支援。同时,航母编队还是海上的综合作战平台,集情报搜集、兵力投送、火力支援、指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能全面遂行防空、反潜、对岸打击和对舰攻击等作战任务。

随着现代加油机和新型打击武器的日益精巧,航母的作战半径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一般认为,大型航空母舰编队的舰载攻击机对水面和岸上目标的攻击半径可达1000海里;防御时,对空防御纵深可达300海里,对潜防御纵深可达200海里以上。未来,伴随传感器技术的提升和打击兵器作战半径的进步,航母的大平台效应还将得到更佳体现。

除了诸多的军事化功能之外,现代航母愈来愈多地承担着多样化的非军事任务,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航母是进行灾难救援、医疗援助和其他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工具。

 因此,航母是远洋舰队的核心,没有航母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蓝水海军。发展先进的航母平台,拥有强大的航母战斗群是当今世界各大海军的一致建军思想。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促进亚太地区的力量更加平衡,这意味着地区局势将更加稳定;中国海军力量的增强还意味着中国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为地区和全球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预计,中国航母将主要承担保护海上交通线、进行海军外交、执行地区威慑和人道主义援助与灾害救援四大任务。

发展航母是中国远洋战略的一部分,是中国走向深蓝,承担国际责任,成为世界大国的基础,而非为了增加与周边国家或美国博弈较量的砝码。近海不应是中国航母的主要活动场所,中国毗邻的西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才是中国航母有所作为的区域。中国航母可能还将继续在南海和台海附近进行演习或训练,但在这些区域进行战备执勤的意义并不大。鉴于中国应对海洋争议日益多元化的作战平台和方案选项,一些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仍盲目地“对号入座”,显然也太过低估了中国航母的志向。当然,也不能排除别有用心的人为了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而对中国航母进行有意夸大其词的解读或“捧杀”。

国产航母的下水海试确实非常振奋人心,中国虽然据称完全掌握了常规动力航母的建造技术和使用经验,但中国航母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作者系北京大学海洋战略中心执行主任)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