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南海深部计划”遥控深潜科考航次告捷 获多项发现

2018-05-16 17:00:05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南海深部计划”遥控深潜科考航次告捷获多项发现
    深海采样。 供图。 许婧 摄

中新网上海5月16日电 (黄艾娇 许婧)5月16日凌晨,随着“嘉庚”号科考船缓缓停靠厦门通达码头,由同济大学主导的历时一月的南海遥控深潜科学考察航次完成了预定的科考任务。

古热液烟囱样品。 供图。
古热液烟囱样品。 供图。

“在这次科考中,我们在地质、生物和沉积动力等方面获得了多项重要的科学发现,采集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数据和样品,这为深化‘南海深部计划’的构造、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此航次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怀阳教授说。

海底原位观测。 供图。
海底原位观测。 供图。

“我们首次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古热液区,并采集到古热液烟囱样品。这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发现。”周怀阳介绍,由于海底古热液区分布有限、标志不明显,古热液区的寻找和发现十分困难,至今在深海发现的古热液区数量十分有限。此次在南海2座海山上各发现一处古热液区,分别命名为“南溟”热液区和“楼兰”热液区,其中由富集古热液烟囱或热液沉淀物丘构成的“南溟”热液区范围至少有700米长。

海山顶上巨大冷水珊瑚。 供图。
海山顶上巨大冷水珊瑚。 供图。

“相对于现代大洋扩张中心较新的热液活动来说,这次南海海底古热液区的发现和研究,对金属成矿及其后期风化富集过程研究、深部生物圈探索、潜在金属资源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怀阳教授说。

深海须蛸。 供图。
深海须蛸。 供图。

此次科考成果丰富,科学家们新发现一处在南海迄今规模最大的海底铁锰结核区,并基本确定了2013年发现的蛟龙海山铁锰结核区的分布范围和分布特征,将为南海铁锰结核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基础;对南海北部至中南部的10座海山进行了近底考察,发现水深600米以下的海山绝大地方都有火山岩出露,发现了一处深海罕见的、位于1500米水深海山上的非常壮观的火山岩柱状节理构造;在东沙东北上陆架区发现的米级平行线状沙脊和叠加其上的厘米级海底波痕,以及观察到的大规模滑塌构造、沉积物波痕及线状沙脊等复杂多样的沉积构造和地貌特征,刷新了以往对海底沉积特征的认识,为理解南海北部海底不同类型沉积区的沉积动力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在此次科考中,科学家们还对南海北坡一处活动冷泉的大型生物群落及其冷泉碳酸盐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的基线调查和环境原位观测,基本摸清了该活动冷泉的发育区域以及分布特征;对多座海山的大型生物进行了探索性现场观察及采样,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与保护南海海山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对南海沉木进行了现场观察与采样,为深入研究沉木与西太平洋冷泉及热液生态系统相互之间的连通性提供宝贵资料。

此航次还首次在国内实现了面向大中学生和公众的深海海底现场直播科普活动,实现了观众与海底机器人作业的实时互动,开辟了新型的科普活动形式,并为专业及非专业人员广泛参与科考航次工作作出了有益尝试。

此是由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担任指导专家组组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组织的一次重要科考航次。此航次于4月17在厦门通达码头启航,来自中国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等多专业的22位科学家组成的科考团队,利用所租用的加拿大遥控深潜机器人“ROPOS”,对从南海东北到中南部陆坡的冷泉、海山和特殊沉积区高效地进行了33次科学下潜考察,水下时间累计320小时,单次水下科学作业时间最长达33小时。累计航程2600海里,下潜最大深度为3850米。

作为“南海深部计划”组织的另一深潜科考航次,“南海深部计划”西沙载人深潜航次目前正在实施中。5月13日,年逾八旬的汪品先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一起登上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海底进行了长达8个多小时的观察研究和采样工作,发现了以管状蠕虫和贻贝为主体的冷泉生物群,并在玄武岩区发现了以冷水珊瑚和海绵为主体的特殊生物群。这是汪品先院士的第四次南海科考,他也成为“深海勇士”号迄今迎来的最年长科学家。

停靠厦门码头。 供图。
停靠厦门码头。 供图。

作为中国海洋科学领域迄今最重大的基础性综合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自2011年启动以来,参与该计划的国内30多个单位、数百位重要科研骨干广泛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深拖、载人深潜、大洋钻探,加上高效的国际合作,对南海海盆的起源、形成过程和现代过程展开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性认识。

最后一个下潜完成后科学家们合影留念。 供图。
最后一个下潜完成后科学家们合影留念。 供图。

据介绍,“南海深部计划”今年进入“冲刺”阶段,此次遥控深潜航次的实施,将助力该计划圆满收官。届时,南海有望成为国际上研究最为深入和全面的边缘海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