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南邙山盗墓贼认栽记:村民防盗意识强

2018-05-13 23:54:1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法制日报5月13日消息,九曲黄河途经河南省荥阳市王村镇境内时,留下了一个叫孤柏嘴的小河湾,这里水势平稳,如今成为市民们休憩的去处。今年5月6日,雨后的孤柏嘴薄雾蒙蒙,当地文物保护志愿者王先生指着黄河南岸绿油油的田野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那边是邙山余脉。过去是盗墓贼经常光顾的地方,近年来,他们却难以得手。”

  邙山东西绵亘100多公里,流传着“生在苏杭,葬于北邙”的传说,自古就是丧葬的风水宝地。其中,洛阳境内的邙山最为著名,不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均葬于此地,郑州境内的巩义、荥阳、惠济区也有不少古墓。

 “古人讲究厚葬,只要盗墓成功,就有巨大的利益,这是盗墓贼不惜以身试法的主要原因。他们要的是利益,破坏的是文物。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文物知识的普及,村民的防范意识大大增强,盗墓贼得手并非易事。”王先生说。

  盗墓团伙作案分工明确

  “盗墓贼的水平再高,一个人是盗不了墓的,需要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来配合。现在社会治安防范网络覆盖面大,只要群众有防范意识,就能及时发现盗墓贼的踪迹,避免古墓受到破坏。”王先生说,国家对名人古墓的防范十分严密,刑事处罚严厉,盗墓贼不敢轻易作案,而是把目光盯在农村民间古墓上,他们打听到古墓的线索,先看风水,再踩点,然后物色同伙伺机作案。

  近日,荥阳市人民法院一审、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的孙某等10人盗掘古墓葬案,就是如此作案的。

  孙某所在的孟津县地处邙山古陵墓群,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当地村民的盗墓活动一度猖獗。作为当地村民,他熟悉古墓相关情况,一心想通过盗墓发财。但当地对古墓保护力度大,特别是《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自2012年3月施行以来,依法构建了邙山陵墓群及田野文物的安全保护网络。

  孙某担心在本地作案被发现,且处罚力度大,便瞄准了同处邙山一脉的荥阳市古墓。2015年12月,经过踩点,孙某将目标放在了王村镇胡固村的“狐偃墓”。随后,他联系了9名同伙,明确分工,有的负责打孔、挖掘,有的负责用炸药进行爆破,有的负责倒土,有的负责望风,有的负责接送人。密谋后,他们购买了电瓶、吹风机、铁锨、镐、炸药、雷管、对讲机等作案工具,在当地一家宾馆入住后,伺机作案。

  2016年1月26日晚,孙某等10人携带洛阳铲、炸药等盗墓工具,窜至“狐偃墓”,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分工,采用打孔、挖掘、炸药爆破的方法盗墓。他们找好打洞方位,在用炸药打眼时,响声很大,怕被人发现,没有继续挖掘。为掩盖现场,他们把洞口用木板盖住后再用草遮住,把炸出来的土倒在附近沟里,盗墓现场掩盖后便撤离。

  出于“自身安全”,孙某等人商定,由当地同伙王某负责在第二天打探消息,如果没被人发现,晚上继续盗掘,如果被人发现,就各自离开。

  1月27日,王某打探后告知孙某,26日晚有不少村民听到爆炸声,怀疑有人盗“狐偃墓”,已经报警。孙某等人闻讯后,迅速离开荥阳。

  荥阳市公安局接到村民报警后,当即向文物管理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双方人员赶到“狐偃墓”经实地勘验,发现了干草和木板掩盖下的新盗洞。幸运的是,盗掘行为未对“狐偃墓”造成破坏。

  公安机关经侦查,很快锁定了孙某等人。2016年2月22日早上,孙某在孟津县家中被抓获归案;同年3月5日,逃到新疆的王某被押解归案;其他人员也先后被抓获归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某等人盗掘的“狐偃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其行为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但现场勘验笔录等证据证明被告人的盗掘行为尚未触及墓室,应认定为犯罪未遂。

  被告人在庭审中认罪悔罪,辩称犯罪形态为犯罪中止,请求从轻处理。法院查明,被告人是在盗掘行为过程中被村民发现,且村民已报警的情况下,不得已停止盗掘行为,并非主动放弃犯罪行为,不构成犯罪中止,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法院对被告人量刑时,考虑到本案系犯罪未遂、认罪态度较好等量刑情节,以盗掘古墓葬罪判处孙某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5万元,其他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或3年,并处罚金3万元或2万元。

  村民见异常警觉就提高

  “都说邙山这一带古墓多,我看陌生人打听谁家的祖坟,就感到这人不地道。你好好的打听这干啥呢?”“现在国家对炸药管这么严,晚上咋会有那么大的响声?我感觉这声音不正常!”“去地里干活,发现有新挖的洞口,肯定有人在地里做什么文章”……记者在王村镇采访时,多次听到村民这样说。

  盗挖宋代古墓案的何某没想到,他们作案时没有使用炸药,悄无声息地刚探出一个洞,就被公安机关发现了。

  荥阳市高村镇陈铺头村位于邙山脚下,村民王某在此承包一块地种石榴。2016年8月15日早上,他去自己地里干活时,发现有个新挖的洞口。“谁会到这里来挖洞?”王某思索良久,突然想起村里老一辈人的说法,这一片地是当地望族秦家祖坟所在地,只是年代久远,具体位置已经无从查找。

  “难道是秦家祖坟?”王某报警后,当地文物部门认定,秦家祖坟属于宋代古墓。公安机关通过侦查,将何某为首的6人盗墓团伙抓获归案。何某供述说,盗墓风险大,对其他人不相信,便与5个亲友组成团伙,先搜集古墓线索,再踩点作案。他听说过秦家祖坟的故事,经确定传言属实,因盗墓需要做大量的准备性工作,没想到刚打完洞就被发现了。

  “过去办理的盗掘古墓葬案件,盗墓者大都得手,古墓葬由于破坏而受到无法修护的毁损,大量珍贵出土文物流失。近年来办理的盗掘古墓葬案,犯罪嫌疑人得手的并不多,主要是古墓附近村民发现得早,警觉性高,为公安机关及时破案赢得了时间。”一位办案人员说。

  保护古墓需靠社会力量

  “古墓被盗,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些财宝,更关键的是里面的文物,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及文化,一旦破坏,无法挽回。”办案人员认为,目前对于盗墓行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只要发现,必将依法严惩,但在古董和文物市场售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盗墓者也一再以身试法。

  这位办案人员坦言,盗墓者反侦查意识强,案件侦破并不轻松。盗墓团伙犯罪突出,分工明确,一般作案人员在10人左右,作案前都经过反复踩点,再加上古墓葬的隐蔽性和稀缺性,决定了盗掘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盗掘经验。

  “解决目前古墓葬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整治,进一步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古墓葬的良好氛围。”受访的多位办案人员认为,对已发现的古墓葬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采取人防、技防措施,及早发现、及早防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