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87%受访家长认为取消高考特长生加分能减少伪特长

2018-05-08 10:41:58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87.0%受访家长觉得取消高考特长生加分能减少“伪特长”

80.8%受访家长称取消加分会让培养特长的心态回归理性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特长生今后如何发展成为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2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1.8%的受访家长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特长,47.3%的受访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某方向的特长生。87.0%的受访家长认为取消特长生高考加分能减少“伪特长”,促进教育回归本位,80.8%的受访家长认为《通知》能让家长和学生培养特长的心态回归理性。

 

 

受访家长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3.7%,二线城市的占43.6%,三四线城市的占18.8%,城镇、县城的占3.4%,农村的占0.5%。

72.2%受访家长表示取消加分会影响培养特长的心态

河南家长林柯(化名)的孩子在上初中,他对记者说,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在体育方面也有天赋,足球踢得特别好。林柯曾考虑让孩子学体育方面的特长以获得加分。新政策出来后,林柯坚定了让孩子专心学习拼成绩的想法,打算以后让孩子少踢球。

辽宁省某高中教师李敏(化名)向记者介绍,辽宁省已经取消了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现在特长生不靠高考加分升学,直接参加特招、单招,类似于自主招生。”李敏说,以往特长生加分政策存在时,普通学生为加分评特长生,作弊造假的情况很多,而且特长生和其他学生在招生体系方面也分得不太清楚。

调查中,61.8%的受访家长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特长,47.3%的受访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某方向的特长生。72.2%的受访家长表示此次《通知》会影响自己培养孩子特长的心态。交互分析发现,一线城市受访家长受《通知》影响的比例最高(76.4%)。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张正源(化名)当年是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渠道考进大学的。“我们高中学校有球队,高一、高二跟球队训练,参加比赛,取得成绩,高三参加大学办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核通过后能给予降分录取。”他回忆说,以往没取消特长生加分政策时,有人“蹭”球队的成绩:“其他人辛辛苦苦训练,这种人平时不怎么训练,只要跟着上场了就算个人成绩,评二级运动员。”

林柯表示,以往的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初衷是好的,有利于高校选出有特长的学生,但也有学生和家长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花钱买资格、加分,影响公平竞争。

调查显示,由于以往特长加分的存在,63.1%的受访家长坦言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大量特长培训,疲惫不堪,54.0%的受访家长发现很多特长生偏科严重,只重特长不注重文化课水平,53.1%的受访家长指出特长生加分渠道被利用,扰乱招生秩序,34.2%的受访家长认为特长生成为“特殊”的存在,干扰学生之间公平竞争的心态。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表示,以往加分政策的一个积极意义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个体有侧重地发挥,有利于发展个性,但在对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加分是统一加分,面向所有学校,而高考差1分,总排名就差很多,其实对其他人是不太公平的。而且特长生加分后是和全部学校对应,未必对口,具有局限性”。

他还指出,以往高招特长生加分过程中有各种作弊造假现象,而且这种特长培养实际上加重了学生负担,“一些家长希望孩子通过特长加分,会额外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

57.0%受访家长希望招生高校严格审查特长生材料

调查显示,87.0%的受访家长认为取消特长生高考加分能减少“伪特长”,促进教育回归本位,80.8%的受访家长认为《通知》能让家长和学生培养特长心态回归理性,其他影响还包括:改变特长教育变成应试教育的现状(55.9%),杜绝暗箱操作、促进公平(55.1%),真正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42.0%),减小城乡教育差距(38.1%),减轻学生校外学习负担(32.9%),特长生的升学优势降低(22.9%),特长生的数量将大大减少(15.8%)。

陆根书认为,取消特长生高考加分后,原来的“伪特长生”积极性明显降低,留下来的就是真正有特长、有兴趣的,后者和学校间的匹配也更精准,对特长生的筛选和挖掘更有利。“而且以前有的家长为了加分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取消特长生高考加分还有减负的作用”。

李敏说,加分政策取消后,特长生和其他学生的培养和升学区分更明显了,“这对双方都有好处,既方便特长生练习特长,也能让普通学生踏实学习,专心准备高考。升学上互不影响,整个教育环境更公平了”。

李敏还表示,选择走特长生这条路压力并不小。“特长生招生录取也会参考高考成绩,特长生平时除了大量训练项目,自己还得调整身心状态跟上文化课学习节奏,通常高考前要集中补习文化课。家长需要给予特长生全力支持,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都很大。”李敏建议,打算学特长的学生和打算让孩子学特长的家长在做选择前,要好好考虑清楚。

张正源希望,高校在特长生招生上能多提供一些考核机会和名额。“现在各高校的报名时间和考核时间靠得太近,这可能让特长生感觉时间非常紧张,如果能间隔时间长一些,会更有利于考生调整身体状态、稳定发挥”。

林柯希望,未来特长生招生能实现与普通学生录取渠道分开,“最好互不干预”。

关于特长生的培养和升学,调查中,57.0%的受访家长希望招生高校严格审查材料,严惩造假行为,49.9%的受访家长希望杜绝特长生升学选拔的暗箱操作,49.0%的受访家长建议完善特长生升学机制,其他建议还有:科学引导有特长的孩子发展(40.9%),对有特长的学生制订科学评价标准(29.5%),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22.3%)等。

陆根书认为,取消特长生加分后,真正有特长的学生,要怎么找到与其特长相匹配的学校,是学校、学生双方都要努力的,也是特长生发展的关键。“有特长的学生需要比以前做更多准备,学校发布招生信息也要对学生有更明确的指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张若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