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最新用典]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2018-05-06 19:24: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这些典故名句是5000年文化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也彰显了文化自信。

  今天的《习近平最新用典》,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的“吐辞为经、举足为法”。解读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

  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记者刁莹 马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与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大学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在这里,总书记使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典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临湖轩北侧的小庭院看望部分资深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习近平: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解读“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出自唐代文学家、政治家韩愈的名篇《进学解》。原文是说:孟子和荀子这两位大儒,他们一说话就能够成为经典,一举手、一投足就能够被世人效法。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是在讲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因为中国自古尊师重道,我们讲“天、地、君、亲、师”,教师是学生天然的榜样和模范,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当老师的就一定要重视自身的修为,不仅要重视自身的学术修为,也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景仰的引路人。

  在我国唐宋明清等时期,国子监为当时的最高学府,一般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

  《旧唐书·韩愈传》记载,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写作《进学解》时,就在当时的长安任四门博士,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教授生徒,而“进学”的意思也就是勉励学生们刻苦学习,求取进步。

  在《进学解》中,除了“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更为大家熟知的名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学业由勤奋而专精,由玩乐则荒废;修养由反复思考而成功,由因循随俗而溃败。也是师长对于学生的劝勉。

  习总书记指出,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