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谈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2018-05-05 19:50: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5月4日电 (万鹏)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今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振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颜晓峰等学者认为,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脚步的延续,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入领悟、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精神境界。

  理论创新,凸显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任何一种理论要想说服人关键要自身科学。”韩振峰告诉记者,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它从整体上、本质上认识和把握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被誉为“伟大的认识工具”,成为帮助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影响世界、影响未来的内在根本原因。“时空的穿越、历史的延续不仅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影响力,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脚步的延续,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韩振峰向记者说。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入领悟、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精神境界。”颜晓峰告诉记者,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既有理论的财富,还有精神的财富。马克思主义经典产生于世界历史的变革与转折时代,它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失色,反而历久弥新、愈益醇厚。今天我们研读这部经典,要在学习掌握科学理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将其作为精神的经典予以吸收,加深感悟使经典成其为经典的精神。

  “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仍需不断努力。”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增强政治意识的同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研究和教学的学术含金量。

  牢记使命,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日所强调,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和浙江嘉兴,宣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前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带领中央政治局集体重温《共产党宣言》,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人民日报“任仲平”署名文章指出,中国走向民族复兴,正是马克思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推动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的理论孕育了“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方法,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从此站了起来;

  ——马克思的方法发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创新理论,邓小平理论引领改革开放,让中国一路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今天,马克思的学说演变成“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民族复兴。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开放包容,绝不会过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纯红认为,只要人类追求幸福的脚步没有停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不会结束,马克思主义就具有永恒的价值。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一直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这就决定其绝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它不是僵化不变的“绝对体系”,不是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坚持面向时代,永不止步于既有结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