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青年“引路人”习近平

2018-05-03 20:46:3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他年轻时插队, 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都干。再苦再忙,他也没放弃读书,常常边放羊边看书背字典。他是青年的榜样。

  他常常与青年谈心。 他以亲身经历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他安慰有些彷徨的青年“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他是青年的知心人。

  他关心青年成长。 他要求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他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他是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他就是习近平。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习近平和青年的故事,向青春致意、向青年致敬!

  青年榜样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习近平以自己的青春岁月践行了这句话。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踏上西去延安的列车,开始了知青生涯。

  那些年,习近平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刚开始挑粪,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没过多久,他的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在当年村里年轻人的印象里,“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延川方言,即偷懒)”。

  再忙,习近平也没有落下读书。当地村民回忆,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有时候一直看到深夜才睡”。

  干活间隙,也被习近平利用起来。他后来回忆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能吃苦、爱学习,“有知识、点子多”,习近平逐渐和乡亲们打成一片。20岁那年,他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1982年,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在正定的3年多时间里,他睡的是办公室,吃的是机关食堂“大锅饭”。那时,他经常骑自行车下乡调研,“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青年习近平一直在基层摸爬滚打,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多年后回忆那段岁月时,他坦言:“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青年的知心人

  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十分关心青年。

  2013年4月,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看着常年在气候恶劣地区工作的80后青年常国丽有些变深的肤色,他叮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给这些姑娘们配备一些劳动保护用品,不要让她们受伤害,又冷又热又晒,都晒黑了。

  他与青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2013年5月,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共青团主题团日活动时,习近平风趣地问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潜航员在身体上有特殊要求吗?”“像我这样能下去吗?”

  2014年8月,在南京青奥会运动员村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时,他在拳击训练场边看边点评:“我年轻的时候练过拳击。刚才看他那个勾拳还是比较好。”

  他对青年充满期望。2013年12月,习近平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写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在许多场合,他常常跟青年交心畅谈。习近平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回忆自己担任县委书记的往事,“那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得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他讲述,后来感觉到这样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就摆顺心态,工作到晚上12点,就不做了,第二天重新来过。这条“习近平劝年轻人别老熬夜”的消息发布后,网友一片点赞:“以后12点前一定睡觉!”

  今年5月2日,他在北京大学考察,与青年学生分享读书心得。习近平说,“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

  习近平深知,青春有时难免会遇到迷惘。2014年5月,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上说道:“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他告诉同学们:“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如何助力青年追逐梦想,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是习近平一直思考的问题。

  他很看重青年的志向和抱负。2016年4月在中国科技大学,他勉励大家:“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2017年5月在中国政法大学,他告诫大家:“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在他看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扣好”的一个关键是学校和老师。2014年9月,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道:“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他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他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他多次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强调青年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他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