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外国专家:中国能够继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2018-04-21 13:48:17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

全球增长引擎动力澎湃

4月11日,一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织布。当日,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小妥倮村一家蜡染合作社内,蜡染手工艺人正在绘制蜡画。蜡染是织金苗族最普遍、最有名的工艺美术,当地居民通过老传少、母传女、或相互学习将蜡染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苗族蜡染于2015年1月入选贵州省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名录。<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威 摄
资料图:一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织布。中新社记者 陈威 摄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8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经济运行显现出“稳、新、优、好”的态势。

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的经济数据引起国外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多位外国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在增强,这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助理主任、中国事务主管詹姆斯·丹尼尔认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融入全球一体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减贫目标和提升福利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内需强劲,中国经济有韧性、潜力足

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整体态势平稳,呈现了增长平稳、就业扩大、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运行格局,体现出实力强、潜力足、韧性好,回旋余地大等特质。

詹姆斯·丹尼尔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金融市场也只是出现了适度波动。未来中国经济需要实现再平衡,使良好的增长态势更加可持续。

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

“德国之声”网站发表《尽管面临贸易纷争,中国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文章表示,得益于电子商务和工业产出的强劲表现,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文章还指出,尽管中国政府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在冬季适当压缩了工厂生产,但经济依然快速增长,显现出了良好的韧性。

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特别是增长驱动主要来自最终消费和服务业,说明中国向以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正在取得可喜的进步,这在目前国际贸易争端加剧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最终消费支出连续5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08年到2017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105.7%,中国通过内需对冲了外需减弱影响。

“消费和服务需求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詹姆斯·丹尼尔认为,中国经济将越来越依赖本国公民的需求增长,而不是依赖对外出口,使中国经济更具弹性。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娜塔莉亚·格里波娃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稳定并能长期保持增长的一个原因,是在出口势头减弱的时候及时调动了庞大的内部市场。中国是一个生产大国,又有充足的市场空间,具有一定的“稳定基因”。虽然房地产和基建热度下降,零售行业仍然表现强劲。另一个原因是经济政策清晰稳定,实现了“软着陆”。中国有能力维持经济稳定,就能极大地为世界经济降低风险。中国正在坚持走自己的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能够继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扩大开放,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

据中国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更趋平衡,进口增速快于出口4.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收窄21.8%,中国市场向世界进一步开放、共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进出口增长12.9%,高出中国进出口增速3.5个百分点。同期,中国与拉美国家进出口增长14%,与非洲国家进出口增长12.4%,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卓有成效。

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阿基诺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是拉美可靠的贸易伙伴,重视贸易平衡,不断扩大进口,从而为拉美各国提供了机遇。例如,2017年,巴西、智利、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对中国存在贸易顺差,其中巴西一国的顺差就超过200亿美元。今天,拉美对华出口也不再局限于农产品和矿产品,许多高附加值加工产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如从巴西进口支线飞机,从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进口医药保健品,从智利进口红酒等农牧制品等。这对提振拉美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庄巨忠表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东南亚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潜力非常大。

德勤(非洲)新兴市场与非洲部总经理马丁·戴维斯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在东南亚、中亚和非洲不断增加。非洲国家更为建设性地回应“一带一路”这一开放性政策。

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日本帝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露口洋介对本报记者说,中国近期发布的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国内的营商环境,为外国企业在中国拓宽发展领域、增加赢利能力提供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实现各国互联互通,这对于各国实现共同繁荣非常重要。

詹姆斯·丹尼尔评价,从中国自身的经验来看,开放的好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都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提升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国应采取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广泛地分享一体化和技术的成果,包括更广泛地获得技术、金融、教育和培训。

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国际经济深刻调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不少国家基于自身利益需求,推行的政策方法有逐步滑向贸易保护主义深渊的危险,这给全球经济增长以及多边合作都带来了不同程度危害。“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宣布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逐步得到实施,将给全球贸易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能更好地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机遇,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参与的国家将进一步享受互联互通的红利。这些都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公正、均衡发展。”

(本报华盛顿、柏林、曼谷、莫斯科、里约热内卢、约翰内斯堡、东京、布鲁塞尔4月20日电 记者吴乐珺、李强、林芮、曲颂、陈效卫、李志伟、刘军国、吴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