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文山”还有多高? 贫困县小部门年收文件3831份

2018-04-20 12:19:02 信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文山”还有多高?小部门年收文件3831份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发力,各地“文山会海”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但在个别地方,不注重工作实效、片面强调“重视不重视,会议来检视;工作好不好,文件少不了”的情况,仍在一定层面较为突出。

科级单位一年收文3831份,发文642件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时,县上一个科级部门的干部反映,去年一年,他们单位共收到市级部门和县里几大班子的文件3831份,经过整合修改,该局全年向乡镇发文642份。如此算来,一个科级单位,每天要接收处理十几份文件,要制定下发两份文件。

连篇累牍的文件像雪花般在各部门间飘来散去,但究竟有多少是可发可不发的文件,有多少工作内容真正落到了实处,不少干部群众对此提出质疑。

这名干部说,这些文件大多是上级机关和县里安排的各项工作,比如农资打假怎么做、质量监督如何搞、消费维权怎样开展等。而下发到乡镇的文件,也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县情况制定的,“工作千头万绪,都要靠文件来推动”。

无独有偶。秦巴山区一个仅有430多户村民的贫困村,连村里一些日常工作安排,也会制定出专门方案,以村党支部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给各村民小组。村支书说,本就不大的村子,原本召集村民小组长开个会,几句话就能安排妥当的事,却为制定、修改这个文件花费了两天时间。

“工作做没做如何证明?上级来检查指导,首先就是要看有没有发文件。没发文就是不重视,出了问题,问责会更严重。”这名村支书一语道破“玄机”。前述科级单位的干部也说,下发文件既是安排工作,也是为了明确责任划分。“文件发了,有了痕迹,出了事就是我们督促落实不到位。但如果没有发文件,性质就变成了没有开展工作,出了问题要被追究全责。”

基层干部既是“文山会海”受害者,又是制造者

制定文件、下发文件,是开展和部署工作的遵循依据与有效方式,该发的文件一定要发。但在一些地方,本是用来推动工作的文件,却在“文来文往”中走形变味。

比如,一些地方要求文件不能层层转发,就有少数基层干部挖空心思在文字表述上做文章,“变个说法”“造个新词”,将上级文件“改头换面”一发了之;有的地方要求所有工作都要用文件“留痕”,一些原本该扑下身子搞调研的干部,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在办公室埋头起草文件,“工作不够,文件来凑”。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采访中还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在一个地方,领导干部说起开展了哪些工作,张口闭口都是谈论制定了多少文件、出台了多少“办法”。但被问及具体的工作成绩,却语焉不详,连忙翻看文件“找成效”。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基层干部对“文山会海”颇有意见,但很多人似乎已经习惯了“用文件落实文件”的工作方式,自己就成了“文山会海”的制造者。采访中就有干部说,“没有文件,下面怎么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

凡事无论工作性质如何,都要用文件留痕,留下的是文字,甩出去的是责任。个别部门和干部拿制定、下发文件当免责的“护身符”,甘当工作“二传手”,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变种抬头的突出表现。而只知用文件推动工作,不开会、不发文就不知道工作如何开展,则折射出新形势下少数干部的本领恐慌。

如何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

客观而言,近年来各地在削减“文山会海”方面,下的力气不可谓不大。但基层仍有凡此问题种种,凸显出一些部门和干部的责任观、政绩观出了问题。

“你开会来我开会,你发文来我发文,横批:谁来落实?”群众中流传的一副对联,就是对一些地方“文山会海”现象的辛辣讽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过多、过滥的文件满天飞,挤占的是政府部门的公共资源,不仅群众反映强烈,也极大影响了基层干部下乡调研、落实政策的时间和精力,助长了少数干部只会“文来文往”的歪风。

要给“文山会海”瘦身,需要基层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真正扑下身子,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在倾听民声民意中寻求“药方”,学会做“减法”,切实砍掉不切实际、可发可不发的文件。

这样一来,研究出的对策才能真正符合基层实际,才能让干部有时间和精力将真正有利于工作的文件精神落实到位。

文风背后是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削减“文山会海”,还需要以正确的政绩观、责任观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完善考核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间的权责划分,坚决扭转“靠发文件免责任”的扭曲观念。真正到群众中去,用群众的口碑、百姓的喜乐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而不是用“开了多少会、有无下发文件”作为干部履职尽责的评判标准。

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将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陈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