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朱力:铸造国之重器 捍卫国防安全

2018-04-15 20:16:0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朱力:铸造国之重器,捍卫国防安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窦菲涛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朱力,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五分厂数控加工中心高级技师。17岁投身军工制造以来,凭借着对技术工作的热爱和心中难以割舍的兵工情怀,他刻苦钻研技术,潜心于工艺革新,先后成功完成多种特种装备产品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任务,成为一名真正的“兵器大工匠”。

  “只有喜欢,才能干好干精”

  1986年进入西北工业集团后,父亲成为他的第一任师傅。“那时候白天在车间跟着父亲学数控设备操作技能,晚上回家自学英文专业资料。”朱力回忆,“刚开始时,很多专业词汇都看不懂,我就翻字典,连续查个几十遍自然就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爱学的朱力很快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在车间挑起了大梁,在技术大赛中也屡屡获奖,逐渐成为技术骨干。34岁时,他被聘为首批“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39岁时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43岁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生产过程中,他还大胆进行工艺创效和技能创新,攻克了许多特种装备产品精密零件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某重点产品质量改进优化项目中的尾翼稳定器翼面零件攻关中,他作为攻关组组长,带领团队采用全新工艺加工方法,重新设计夹具,有效解决了零件加工变形问题,产品合格率由30%提高到了90%以上,当年创效60多万元。

  据统计,他主持的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达到180余项,通过改良工艺增效约1000余万元。“对于技能工作,只有喜欢,才会绞尽脑汁地去琢磨怎么把活干好干精。”朱力说,“自己一心就是想着把铁疙瘩变成各式各样的零部件,看到自己亲手制造的合格产品,心里就充满着成就感”。

  “道技合一”

  上世纪90年代,军工企业遭遇经营困难,有时甚至发不了工资,一些技能人员离职跳槽。因为技能高超,当时有多家国内外企业以高薪聘请朱力,但他都拒绝了。他说:“兵器就是我的根!”

  “我是喝着兵工的水、吃着兵工的饭长大的,兵工事业成就了我,我愿意在这块父母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上继续接力奋斗。”朱力说。朱力的父母是西北工业集团的第一代创业者,作为第二代兵工人的他,骨子里有着一份对兵工事业的尊崇。他的这份感情,也深深影响了身边的人。

  今年36岁的孙军平是朱力带的第二代徒弟,已经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被评为陕西省技术状元。“师傅刚带我时就反复教导我,干技术一定要践行‘道技合一,以德为先’理念,做事先做人。”孙军平告诉记者。

  在朱力看来,干兵工事业,技术上要“专注执着,追求卓越”,还要从内心忠诚于兵工事业,始终坚守“精加出精品,精品铸国防”的情怀,对得起企业的培养。

  2009年,国家举行国庆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看到自己亲手制造的先进军事装备向祖国和全国人民呈现,我们兵工人的心情格外激动。”朱力告诉记者,“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特别自豪”。

  “桃李满天下”

  2009年7月,20岁的赵喜涛进入朱力所在的零件加工五分厂。“第一次进车间,我在门口的宣传板上看到朱力前辈的介绍,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技术。”赵喜涛说,后来幸运的成为朱力大师的徒弟,得到他的言传身教,个人技能水平提高很快。

  2017年,赵喜涛获得陕西省国防系统数控大赛加工中心第一名,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13年,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他也开始收徒培养。2016年,他的徒弟秦欢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省比赛中获得第4名。

  在第四届全国技能大赛陕西省赛区选拔赛中,朱力的徒弟李振宇、孙军平、郭磊、张彬等四人一次性包揽了陕西省4个工种的大赛状元,成为业界一段佳话。

  “朱力个人技能水平很高,对工作始终保持专注,追求精益求精。”西北工业集团公司李良董事长告诉记者,朱力还带出来一支好队伍,特别是成立工作室,系统、规范地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2013年,公司成立了“朱力工作室”,将“攻难关、创效益,促革新、重交流,传技艺、育人才”作为工作定位,将工艺技术团队、技能团队作为工作室的强大支撑,形成“工艺+技能”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朱力以工作室为平台,探索形成了“一主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主”,就是以“导师带徒”为主线,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的顶层设计;“两翼”,就是以攻关项目来历练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以践行“忠诚专注、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来凝聚智慧力量、体现自身价值。

  据介绍,朱力亲自培养出来的徒弟已经超过20人,不少人还获得“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技术状元”等荣誉,成为一支高素质队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