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文化装门面教学靠“含糊” 部分培训机构坑钱坑娃

2018-04-12 15:00:22 信息来源:半月谈发布者:isen点击量:

坑钱坑娃!别让功利教育观害了孩子

近年来,功利教育观大行其道,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推波助澜。不少家长架不住广告“忽悠”,老师“洗脑”,报班花费成千上万,可到头来没让孩子练就“开挂”本领,反被部分培训机构坑钱、坑娃、坑智商。种种洗脑式营销,消费家长们的焦虑,加剧拔苗助长的功利心,违背了教育育人为本的初心。

文化装门面,教学靠“含糊”

广告上写着“经典诵读为主、德艺熏陶为辅”,课程内容“兼顾国艺、西方英文经典、书画经典、音乐欣赏……”老师们穿着传统服饰穿梭在茶室间,被古典文化深深吸引的家长刘女士咬了咬牙,拿出17000元给5岁的儿子报了国学馆。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没想到孩子才上了一个月的课,刘女士便大呼上当。“还以为这家国学馆走文化路线,是培训机构中的清流。结果也是想方设法靠忽悠赚钱。”刘女士忿忿地说,“孩子的课程内容是《论语》,老师从来不给孩子讲解,只是诵读。忽悠家长参加周末读经会、千人国学会,还让购买一万多元的认字卡片,只有两个喇叭的读经机,不买老师就说我不重视孩子。”

这家名为“尚德”的国学馆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华南新城的江山帝景会所内,位置比较隐蔽。半月谈记者以家长身份前去暗访发现,馆内虽然摆着字画,陈设古典,但通风采光都不好。教室里,读经机播放着《孟子》,老师在大声诵读,但大部分五六岁的孩子显然不感兴趣,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自己玩耍。

接待的吴老师说,馆内开设了2至6岁的幼儿班,主要学习四书五经,已经招收了100多名学员。老师们不讲解,是“不想影响孩子对经文的理解”,这是国学馆的教育理念。

国学馆提供的一本读经教育的“科普”让人哭笑不得:“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含糊过去!遇到不懂的文句怎么办?含糊过去!连续几页看不懂怎么办?含糊过去!”

刘女士的孩子读了一些艰深晦涩的古文后感到很困惑,问老师又从来得不到解释,以至于孩子出现不愿碰古文书本的情况,渐渐不喜欢上学了。

老师们“读经不求甚解”的同时,却又言必称经典。吴老师说,国学馆有一套英语教程,是某某著名老师用古英语朗读的,让孩子从小学习英语“文言文”中的经典。周末的“小茶人”课堂另外收费3200元,除了教孩子泡茶,还读茶经。

半月谈记者从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了解到,该国学馆没有办学资质,未在教育局备案。另据一些家长反映,国学馆安全卫生缺乏监管,季节性流行病暴发时,没有任何通知,导致孩子大面积发病。过后,国学馆的老师竟在朋友圈里解释:“孩子生病是家长负能量导致的。”无奈之下,刘女士和部分家长都为孩子选择了退学。

点击进入下一页

尚德国学馆的家长读本,老师要求家长每天念给学生听

升学当旗号,诱导上“战车”

“国学馆的孩子从小背诵四书五经,可享受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降60分的优惠,这是多么大的优势!”“秒算无敌,1分钟算百题”……

网上网下,打着升学旗号对家长进行利益诱导式的洗脑十分常见。半月谈记者在课外培训机构较为集中的广州市水荫路看到,一家名为“脑力开发中心”的培训机构门前,10多位家长坐在椅子上等着孩子下课。 随着《最强大脑》等综艺节目的火爆,人们开始追捧心算神童,脑力开发也成了热门。

对于培训效果,家长们众说纷纭,观点不一。大部分家长认为,几百个孩子在这里上课,可能只有十几、二十个孩子能达到机构所宣传的教学效果,其他人都是“陪跑”。

“我家孩子在这里学习快一年了,但似乎对他的成绩没有明显帮助。”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孩子一开始兴趣很大,但半年后就开始有些抵触。今天来之前还说不想上课了。可交了那么多钱,硬着头皮也要来啊。

这位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体验课上,老师教的算术技巧使孩子计算速度明显提高,让孩子觉得自己和《最强大脑》节目里那些心算神童一样厉害,但这其实是假象,不可持续。“现在我和孩子都有些后悔,剩下的课上完我们肯定不会续费了。”

在一家名为“朗硕教育”的培训机构,教研组老师给半月谈记者提供了一套总价高达16800元的“一对一辅导”方案。该老师称,辅导老师是从周边名校聘请的小学老师。但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恰恰是教育部前不久发文明令禁止的行为。

该老师说,尽管教育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但部分学校的小升初“秘考”仍然存在。为了规避教育部门监管,该培训机构每年与不同的学校合作,组织学生参加“秘考”。不上培训班,家长很难获知“秘考”信息。

此外,还有一些以朗读、演讲等为主题的五花八门的课外培训,大多打着培养“小领袖”“小精英”的宣传牌吸引家长。许多家长一边抱怨负担沉重,孩子获益不多,一边又在矛盾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功利教育观害了孩子

教育专家认为,社会上各种忽悠性质的培训热,迎合了家长的功利需求,而培训机构的焦虑营销,又进一步刺激家长的功利教育观,违背了教育从兴趣出发、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等基本原则。

针对目前培训市场上存在的无证办学、夸大宣传等混乱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将所有培训机构都纳入教育部门监管,由专家委员会审核培训机构教学内容,实施风险保证金制度,避免机构收取学费后卷款而逃,减少有照无证、无照无证的教育机构游离在监管之外。

当前的校外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证照齐全,既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也有教育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二是有照无证,只有营业执照,没有获得办学许可;三是无照无证。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就占到25%,全国范围内这个比例可能更大。

此外,专家呼吁,消除功利教育观,必须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纯粹的教育与纯洁的课堂学习失色、失效、失位,显然是违背教学基本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的。”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曾锦华说,家长切勿因为一时焦虑,就盲目听信、追逐各种培训机构的忽悠。

熊丙奇认为,应完善社会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不挤在一个跑道比拼。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进行个性化规划。“高分学生能够根据兴趣选择职业院校,并得到社会认可,成功学鸡汤自然也就没有多大市场了。”(半月谈记者 毛一竹 胡林果 刘羽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