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公考培训班的套路与面试官的免疫力:砸钱有用吗

2018-04-04 12:13:05 信息来源:钱江晚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万的考公面试培训班,有用吗

有培训班讲师说,最好的培训,是让考生看上去没被培训过

面试考官表示,你有没有培训过,我们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考生在参加面试培训。

3月24日,是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入围面试的考生们参加面试的日子。

3道题,15分钟的时间,将决定他们近一年来的辛苦是否有收获,甚至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为了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不少考公务员的考生会参加各类培训机构的强化班,增加自己成功的砝码。

近日,公考面试结果张榜公布,参加培训班的考生中,错杂着失意与得意。

钱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考生认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愿意在培训班上花钱,甚至花大把的钱。

毕竟比起好的结果,这点花费是值得的。何况,如果没考上,这些钱还会被退还一部分。

最近,钱报记者走访调查了一些考生和培训机构,看看动辄数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费用,到底有没有让那些考生如愿以偿。

愿意砸钱的考生

面试结束后两周,最终录取人员名单公布,但此前参加了某培训机构面试培训、满怀希望的考生王悦和张华,都没有考上。

大学毕业生群体中依旧盛传“三分天下”的说法:“三分之一考研,三分之一考公,剩下的找别的工作”。

考公务员,是很多人的首选。为此,他们拼尽全力,同时求助于市场上的各类线上线下考试培训机构。

“被逆袭了。”笔试成绩第二的张华,面试落榜,他觉得自己作为第一个面试者因此得分不高,“自己这次运气有点差”。

同样失落的王悦则觉得这次的考题有些偏,虽然培训时押到过类似题目,但按照老师教的答题思路作答,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得知别人的分更高,她有些吃惊。

但在两个月前,张华和王悦都对这场面试抱有极大信心——今年2月,他们都进入了国内一家著名培训机构的杭州总部。

每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成绩一公布,各地公务员面试培训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接受报名。当时还是春节前夕,但培训机构带着考生加速运转。

据了解,面试培训班的费用一两万起步,高的在二十万元以上。

比如有的培训机构推出的“一对一直通车系列”,费用在二十万元以上,号称有优势师资和封闭环境,更有专人提供日常生活学习服务。

在张华他们报名的培训机构,年前只有两个班,年后最多时有十多个班。钱报记者此前曾去旁听,二十几个平方的教室里摆着十几张桌椅。教室四面贴着“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之类的口号。

据介绍,学习时间一共7天,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赶来,机构提供住宿。他们每天学习9小时,上午理论知识,下午和晚上模拟练习。

教室前部的桌椅被摆成了3个三角形,9名考生三人一组。讲师陈杭在台上给学员们进行讲解,考生们紧盯着面前的黑板。陈杭讲完,小组成员轮流演练,必要时,陈杭会介入演练分析答题方法。

张华笔试培训就是在陈杭班上念的,算是“熟人”。但第一天面试培训结束后,他曾发朋友圈:“心态崩了”——相较于主要以精准刷题为主的笔试,面试完全不同,“上了课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门道。”

培训班的套路

对于已在公考培训行业征战多年的张凯来说,张华的第一堂课后的感受,再正常不过。

相较于笔试,能把报名参加培训的考生们最终送上面试成绩榜首,是各大培训机构最具市场说服力的证明。

“笔试就是将考生培养成高准确率的刷题机器。”张凯对考生们的心理早已了然,他告诉记者,面试更看重考生的个人反应、学识、思路和眼界。有时还要看考生是否与考官“投缘”,“考生或许回答得天衣无缝,但未必能得到考官们的认可。”在他看来,这个行业在面试前提供的培训,是短时间内将考生打造成被考官们认可的人。

“说穿了,这培训就像流水线。”张凯说,这是正常的市场需求,培训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考生们变成没接受过任何培训一样,既能被录取,又显得纯天然,“如果考官一眼就看出这个考生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打分时可能会有折扣。”

然而面试毕竟带有主观色彩,再多的准备也未必有用。因为这种不确定性,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的面试培训套餐中,都有着类似的条款:面试成功费用全收,面试不成功则退还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培训费。除此之外还有特殊的协议班,没考过的学生甚至可以全额拿回费用,当然价格也要高出很多。

记者了解到,班级人数、上课时长、师资力量是影响培训费用的主要因素。

如果能考上,对考生们而言,钱不是问题。张华这次花费了近三万元的学费,因为没有通过,最终被退还一万元。而王悦的学费更贵。

张华苦笑:有些事,不是靠砸钱就能成的。

面试官的“免疫力”

那面试者如何看呢?

徐平是一名我省税务系统的公务员,以前参加过某机构的面试培训,考上了,工作后也多次面试过考生。

在他看来,考生参加培训很正常。其实“接受过培训的人一眼就能被我们看出来,他们绝大部分比较程序化、套路化。”

徐平说,如今大部分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都会参加培训,没有培训过的反而让他们觉得稀罕。

同时,面试官会有意识地针对培训过的考生,进行“套话”和“反套话”。

徐平说,这些年来,考官对那些接受过培训的考生也有了很强的“免疫力”,如果考生一上来就被看出接受过培训,考官很快会有反感心理。

这一点,记者从另一位杭州某机关单位人事组织部门公务员臧鹏处得到了同样的回应,他发现,其实入围面试的考生差距并不大,毕竟笔试是公平的,“面试比较灵活,但谁是真正的人才,常年从事人事工作的面试官都能辨别,因而基本不存在被考生短短几天的培训误导或者忽悠的可能。”

臧鹏说,面试中考官会更喜欢那些思维清晰、回答灵活、抓住关键的考生。而对于那些回答中过于成熟、思维固化、语言表达刻板的考生,听上去回答得很好,也注重礼仪,“但不会是用人单位首选的对象。”

对此,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生选择培训以及培训机构提供培训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面试只是一个环节,真正体现录取者价值的还是在工作之后,“关键还是在于用人单位的面试官是否能很好地把握住人才,而非培训机构提供了什么样的课程。”

随着考试结束,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室已看不到一个考生。

不过这份冷清也只是暂时的,4月6日这里又将迎来事业单位招生培训,这些地方,又会热闹起来。(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多为化名)(记者 陈伟斌 俞任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