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体验无人经济 逾6成受访者担心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2018-03-27 14:51:41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资料图:顾客在无人超市内挑选商品。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体验“无人经济” 65.4%受访者担心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76.2%受访者称对“无人经济”的体验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王涵

“无人超市”“迷你KTV”“自助健身房”“智能快递柜”……“无人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快捷便利。但在“无人”模式下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万一出现问题找谁咨询、个人隐私会不会泄露等。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2%的受访者称自己对“无人经济”的体验好,60.4%的受访者认为“无人经济”提供了及时、便利、多元的消费体验。但同时,65.4%的受访者担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54.9%的受访者希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60.4%受访者认为“无人经济”提供了及时、便利、多元的消费体验

“网络购物达人”张怡然是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日需要在单位坐班,她大部分快递不能亲自签收。“现在小区里有了自助快递柜,快递员把不能马上签收的快递放到柜子里,24小时内拿验证码去取就好,既安全方便又不花钱”。

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姚政向记者介绍,学校每栋宿舍楼里都有自助售卖机,随着校园快递点的发展和规范,同学们也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智能快递柜。姚政去商场的时候,还常玩迷你KTV、自助照片打印机等。

调查显示,自助售卖机(56.0%)是受访者身边最常见的“无人经济”模式,其他还有:无人便利店(36.7%)、智能快递柜(30.0%)、无人货架(27.9%)、照片打印机(24.5%)、抓娃娃机(21.9%)、无人按摩椅(21.8%)、自助洗车(21.2%)和迷你KTV(20.1%)等。

“现在电影院门口经常摆放一些按摩椅,扫码付费就能用。”北京市某教育机构英语辅导老师张青(化名)对记者说,她平时工作紧张,没时间去医院或者按摩店做推拿,等电影开场的时候用自助按摩椅能缓解疲劳,又不耽误时间。张青认为,“无人经济”成本相对低,还催生了利用零散时间消费的新模式。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无人经济”并不算一种新模式,工业革命后用机器替代人力早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只不过如今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场景越来越多。

余思敏认为,“无人零售”领域存在三个机遇:“首先,它是热点行业。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领域新鲜感十足,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传统零售企业以及线上零售电商都纷纷进军或准备进军。其次,无人支付、身份识别、大数据和商品识别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为‘无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此外,它正处于风口位置,为其融资带来重大利好。”

调查中,76.2%的受访者称自己对“无人经济”的体验好,其中17.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好。60.4%的受访者认为“无人经济”提供了及时、便利、多元的消费体验,57.4%的受访者认为它为传统零售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遇。不过,也有46.6%的受访者指出技术是否成熟影响服务流畅度,40.7%的受访者认为它能否真正惠民还有待检验,17.9%的受访者认为它目前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姚政说,他在使用自动售卖机时,遇到过付款后机器不出货、零钱无法退还、无法输入验证码等情况。在他看来,“无人经济”提供的更多是简化的服务,“智能KTV空间局促,基本只可替代传统KTV的唱歌功能,互动、活跃现场等效果大打折扣,照片打印机打出来的照片通常不够清晰”。

54.9%受访者建议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在‘无人’模式下消费,大都用手机支付,个人信息可能泄露。而且消费者很难辨别商家是否可靠。”姚政举例说,很多人玩迷你KTV时,不会注意是哪个企业的产品,该企业信誉如何。

调查显示,在“无人”模式下消费,65.4%的受访者担心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64.0%的受访者担心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61.3%的受访者担心消费过程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51.2%的受访者担心商家过度采集个人信息,36.4%的受访者担心无法得到相关产品咨询。

对于“无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董毅智指出,一旦消费者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如何解决、如何赔偿以及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状况,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无人驾驶过程出现问题,谁来负责?谁来监管?如何用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约束,两者是否冲突?”他还表示,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无人经济”。“比如加油站涉及许多易燃易爆品,应用‘无人’模式可能带来一定安全隐患。而且许多领域用机器替代人力,在成本上并不具有优势”。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余思敏分析,当下“无人经济”领域存在四大挑战,首先,购物环境方面,因占地面积较小,商品品类以及SKU(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 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编者注)会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大部分处于全封闭状态,气候变化也会对商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其次,在技术方面,一旦某个程序出现问题,就可能使整个系统崩溃。第三,用户层面上,有很多中老年人、中小学生尚未开通移动支付功能,有些甚至还未进行互联网实名认证。最后,监管层面,“无人经济”正处于灰色地带,政策方面不够明确。“比如平台方将‘无人零售店’这样的设备与抓娃娃机、自助售货机一样摆放在公共场合,而工商监管部门则认为这是随意侵占公共区域,而且应该办理营业执照”。

姚政认为,“无人经济”模式下,需要明确责任方,并让消费者有渠道及时向商家或监督机构反映问题。他建议提高企业参与“无人经济”的门槛,尤其要考量企业在保护消费者隐私方面做得怎么样。

关于“无人经济”的发展,调查中,54.9%的受访者希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54.3%的受访者期待政府进行明晰有效的监管,48.8%的受访者期待企业增强服务系统互动性,人性化设计,其他建议还有: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合理评估(46.6%),提升技术,确保消费过程顺畅(42.6%),提高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33.4%),服务平台制定消费者信息严格保密机制(25.6%)等。

董毅智预测,“无人经济”的发展路径很有可能向传统互联网靠拢,在未来形成几家头部企业。他建议规范参与者的市场竞争行为,鼓励参与“无人经济”的企业创新,不能只依靠花钱、补贴的方式获得消费者,还要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依靠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取胜。

受访者中,00后占1.2%,90后占27.8%,80后占50.6%,70后占15.8%,60后占4.1%。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3.8%,二线城市的占43.7%,三四线城市的占18.3%,城镇、县城的占3.2%,农村的占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