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措施”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

2018-03-24 18:52:0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3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认为有这样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他再次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就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物质文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就是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物质文明发展。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政治文明发展

  习近平主席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广泛地汇聚民智,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是历代中央领导的共同夙愿,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精神文明发展

  社会主义不仅要有发达的物质文明,也要有发达的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社会形态的本质要求。发达的精神文明,不但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还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以及其他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从人的自然属性上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不仅要依赖于自然资源,也要受制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是,人是有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他们在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同时还会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便创造更好的自然条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对我国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到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将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由是观之,“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措施”将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沈夏珠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