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油腻中年没走远“空巢青年”又来了 空巢不等于空虚

2018-03-20 15:26:22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心有阳光 “空巢”不空(青年观)

“一个人做饭好难啊,容易浪费,而且花了太多时间。”“最怕生病,自己一个人去医院太痛苦了,真希望能有一个APP,有人专门陪着去医院”……身边有刚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最近总这样跟我吐槽。

这让我想起,近期网上热议中国现在有超过5000万的“空巢青年”。还有网上租房平台称,数据显示该平台的租房用户中,32%是“空巢青年”。

“油腻中年”还没走远,“空巢青年”又来了。“空巢青年”主要是指二三十岁、与父母及亲人分开居住、单身的年轻人。

 
 

 

关于“空巢青年”的生活,有不少自媒体图文并茂地总结了若干特点,引发不少关注、点赞。我找到其中一篇,顺手转给了之前跟我吐槽的几位“空巢青年”,问问他们对这事儿怎么看。

令我惊讶的是,好几个人的回复内容如出一辙:有些场景描述特扎心,但空巢其实也没那么惨。

这些描述和故事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恰是因为“空巢青年”这个词击中了大城市独居青年的“孤独感”。他们背井离乡,独自到大城市打拼,压力、焦虑和孤独就像三座大山,有时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但缓过劲儿来之后,“空巢青年”们似乎却又不甘心被这样充满悲情感的眼光从上到下打量,毕竟,他们的生活不只有孤独感。

“一个人生活,觉得日子都变长了。”这是“空巢青年”们爱引用的一句话。然而,其实对于“空巢青年”来说,孤独来自于无牵无挂,幸福也同样来自无牵无挂。

是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预设,“巢”一定要是满的,“空巢”就一定是负面的、值得同情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空巢并非天然悲凉,生活状态是空巢,这是在大城市奋斗拼搏留下的客观生活状态,但是否放任自己空心、空虚,全看个人选择。

对于很多“空巢青年”来说,他们放弃了离家乡更近的学习和工作机会,主动聚集到大城市,是他们寻找梦想的自主选择。在大城市里,固然压力更大,但也拥有更多机会。

如今,人的边界意识强了,享受空巢的青年不在少数。“空巢青年”们过好自己小日子的关键,就在于守住内心、勇于追求。

空巢并不意味着空虚。独居青年们的生活也可以自由而充实,工作之余打打游戏、出外游玩,哪怕宅在家里,也可以自由自在地睡到自然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听课、学习,精神阵地并不一定匮乏。

空巢也不意味着空心。他们的感情生活很充实,同在大城市打拼的同事、朋友时常相约,分享彼此近况;而“反向春运”、接上家中父母来大城市过年,也给了这些候鸟一样的“空巢青年”一种关于团圆的新思路。

空巢,是离开对父母和亲人的依赖,走向独自生活的第一步。或许艰难,或许孤独,但学会独处,让这些尚未成家立业的青年掌握了更多的生活技能、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独自面对生活、做出选择,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成长吗?

“我现在终于理解我妈以前为什么要我洗完澡后要处理下水道的头发了。”“只有独处过才知道生活的不易!”这些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空巢青年”们,一本正经地给我解释着空巢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

看起来,“空巢青年”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跟父母、亲人还有这个社会说,别替我们担心了,过得好着呢。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0日 19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