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44家车企年度油耗未达标 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

2018-03-19 13:44:09 信息来源:新京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资料图:新能源汽车在充电。<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侯宇 摄
资料图:新能源汽车在充电。中新社发 侯宇 摄

44家车企2016年度油耗未达标

4部委公布双积分情况,海马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大通等上黑榜;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

3月12日,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4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对2016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予以公示。其中显示,124家乘用车企业里,包括海马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大通、汉腾汽车等28家国内车企平均油耗未达标。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度的平均燃料消耗的达标值相对宽松,2017、2018年度车企油耗达标难度更大,不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无法满足双积分政策的要求。另外,随着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实施日期的临近,车企面临双重压力。

车企降油耗压力仍巨大

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度中国境内124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449.47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6.43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1174.86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42.99万分。

公布的124家企业中,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的企业共有80家,44家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未达标,这其中有28家是国内车企。从数据上看,情况似乎还算乐观,但2016年中国汽车工程学年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明确提出,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0升/百公里,2025年和2030年这一数字分别低至4.0升/百公里和3.2升/百公里。

在未达标的企业中,多家车企的平均燃料消耗量面对百公里油耗5.0升/百公里的目标而言,差距都很大。例如,上汽大通2016年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值为9.09升/百公里,但实际值为9.72升/公里;长城汽车2016年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值为7.36升/百公里,但实际值为7.6升/公里;海马汽车2016年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值为6.79升/百公里,但实际值为6.92升/公里。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16年度平均燃料消耗达标值比较宽松,大多数企业都可以满足,但是进入2017年之后,车企降油耗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平均燃油消耗量进行考核的目的,是鼓励汽车企业以销售低油耗的产品为主,企业可以通过提升技术,发展混动产品等途径实现。”崔东树称。

快速推新能源车攒积分

今年4月1日,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将正式实施。此后,汽车企业除了面临平均燃油消耗量的考核,还必须面对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双重KPI考核之下,汽车企业正在加快新能源产品的推出节奏。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领域的汽车企业,比亚迪、北汽、吉利等自主企业目前仍有较大优势。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比亚迪产生新能源积分达到29.44万分,北汽和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积分也分别超过10万大关,分别为13.80万分和12.91万分。

而合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速度明显较慢。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情况显示,一汽丰田、长安马自达、长安铃木、长安PSA、东风本田、上汽大众、东风雷诺、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广汽三菱等众多合资品牌在2016年产生的新能源汽车积分为零分。相比之下,除观致、凯翼、汉腾、一汽吉林和东风柳汽等少数几家自主品牌车企新能源汽车积分为零外,其他自主车企都在2016年售出一定数量的新能源汽车,并产生积分。

好在目前合资企业为满足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已经开始有所行动。比如上汽通用已提前布局了电动化战略,根据其2016-2020绿动未来的战略规划,在5年内投入265亿元开发先进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技术。到2025年,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将完成在各个主流细分市场的新能源产品布局。

与上汽通用以通用品牌新能源产品导入为主的方式不同,广汽三菱近日推出的首款新能源产品——祺智PHEV则属于合资自主品牌,这是因为祺智PHEV的原型车是广汽传祺GS4 PHEV。接下来这款车还将变身为悦界PHEV导入进广汽菲克工厂生产,而广汽传祺GS4 EV则以ix4 EV的名字进入到广汽丰田的渠道中。

为“达标”急寻新合作伙伴

对新能源积分的要求,也在短期内催生了众多新合资公司。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至今,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合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新合资公司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主要业务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

2017年6月1日,江淮与大众签订合资合同,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方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同年12月22日,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近日,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0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江淮大众的首款产品已经登上目录。从产品参数上看,该车是江淮iEV7S的兄弟车型。

2017年11月8日,福特与众泰宣布达成合资协议,组建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未来,新合资公司将打造一系列采用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经济型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新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通过政府审批。

2018年2月23日,长城与宝马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欲通过建立合资公司推动电动版MINI国产计划。

外企积极与国内汽车企业合资合作,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新能源双积分政策中规定,新能源汽车积分可用于交易,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未来拥有两个利润来源——出售新能源汽车,以及出售新能源汽车积分。因此,在新能源领域普遍布局较慢外资企业,现在正追逐着新的利润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亚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