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688元“炒股神器”能多赚少亏? 律师提醒警惕风险

2018-03-19 13:38:15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花2688元买“炒股神器”就能多赚少亏?

律师提醒投资者警惕风险 如果销售方提前建仓是违法行为

随着A股市场逐渐回暖,声称炒股神器的软件又有了用武之地。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两三千元的炒股软件,令不少新手纠结。想买来帮助自己提高炒股水平,但又担心上当受骗,还给“黑嘴”抬了轿子。专职负责证券诉讼的律师提醒,投资者要独立作出判断。

宣传:两个月盈利18%

 
 

 

最近微信上流行一款炒股神器,公司宣称,严格按照其操作流程,实盘两个月账户盈利18%。

这家公司称,这款由深圳公司所打造的炒股神器,单价2688元,购买后天天向投资者推送相关信息,针对软件看中的股票,提醒你什么价位介入和出手。

投资者张小姐告诉北青报记者,作为新手,不论看书还是找朋友咨询,都需要精力和时间,软件一年2000多块钱,让她有些动心。但同时,她也担心这软件像股市经常揭露的“黑嘴”,忽悠新手买一只股票,大家兴冲冲买了,却给人家抬了轿子。

北青报记者看到,这家公司推出的微信也有实盘追踪,以3月15日为例,实盘追踪称,“今天开盘没多久××控股就发出了风险信号,及时止损,1股只亏了2分钱。”“今天买的××高新和××通灵也都处于微亏状态,钱没怎么亏就是账户是绿的不太好看。”“这几天行情不太好,好多股票盘中一度跌幅比较大,这种时候及时止损就比较重要了。”

不过,评论栏里不乏质疑者的声音:“一定不要吹大了,18%的利润如何让人相信。”

体验:赚回软件本钱并非易事

打开炒股神器的官网,北青报记者发现炒股神器推出特惠价,2666元,销量接近8000件。公司目前还推出优惠套餐,以一个季度为例,炒股神器与五浪收获者分别为880元和688元,但如果是套餐服务,两项服务每季只要1099元,相当于原价打了7折。能否试试该产品呢?对方表示,公司的五浪收获者有试装版,每天可以免费试用3只股票。

根据试装版的提示,北青报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只长期跟踪的股票,软件显示从3月5日到3月16日,共有3次入市机会和两次风险点,第一次赢利0.22元,第二次则为0.8元,第三次以亏损3%出局。按照10万元资金,每次投入2万元计算,如果不算进出成本,实际赢利576元,半个月时间利润为2.88%。

再算一笔细账,如果用2万元赚回购买软件的2666元,利润要达到13.33%,否则即是赔钱。问题是,一个新手在上下跳跃的股市,要赚回买软件的本钱,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操作:不能承诺投资者收益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套软件运行时,基本每天开盘都会操作,而且不分熊牛市。其工作人员介绍称,炒股软件是自动运行的,人工不干预,他们自己有实盘跟踪,并通过官微每天更新报告,根据回测来看,长期跟踪的话可以通过多赚少亏来获得稳定收益。

至于软件是否保证投资者的收益,工作人员说,“没有哪个模型可以保证收益的 ,如果有人告诉您有这样的,不用质疑一定是骗子,请不要相信。”她继续表示,公司研发的产品都是投资参考工具,目的是为了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效率和赚钱概率。

类似的操作指南还提示,提示股都是具备短线爆发潜力的股票。建议分仓操作,在信号价附近低价买入。持仓股票亏损超过3%,一定要无条件止损。如果是股市新手,建议搭配风险使用。

律师:谨防推介股票软件建仓设套

江苏颐华律师事务所韩友维律师表示,遇到销售炒股软件,如果对方作出投资承诺,则是值得警惕的勾当。至于对方推介相关股票引导投资者操作的做法,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首先是对方是否先行建仓,再发送相关信息,利用投资者跟风买入为其盈利。如果存在这种行为,那就是犯法。如果只是建议,则不构成犯罪。

韩律师经常接触到类似的诉讼行为,“比如,购买某款炒股软件,但投资者在操作中被套了,最后割肉止损,于是准备起诉对方,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因为找不到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操纵行为。”

韩友维提醒投资者,只要具备一定常识,就可以判断市面上的炒股神器有没有价值。如果用软件就能赚大钱,软件公司为什么不自己闷声发大财,而要几千元一套地去赚小钱呢?投资者要关注监管部门的风险提示,独立判断,否则,遭受损失的还是投资者自己。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