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龙抬头”理发店提前两小时开门 顾客凌晨五点排队

2018-03-19 13:25:01 信息来源:北京晨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龙抬头”理发店提前两小时开门顾客凌晨五点排队

“龙抬头”四联提前两小时开门

凌晨五点多就有顾客排队 京城环卫工人享专门服务

虽说出了正月,按民俗老礼儿就能理发了,可很多市民还是讲究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理发,讨个好的彩头。昨天,京城各大理发馆生意火爆,位于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老字号“四联”美发店更是顾客盈门(上图),甚至清晨5点多就开始有附近居民在此排队等候,早晨6点10分,第一位顾客就已经理发完毕。这家老店已经把“剃龙头、剃喜头”这一传统民俗坚持了几十年,很多老顾客也和理发师傅成为朋友,对他们来说,来到四联美发店,既是理发,更是朋友间的叙旧。

顾客5点多排队理发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也是民间俗称的“龙抬头“。当日上午,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四联美发店火爆异常,争相前来理发的市民络绎不绝,最早的顾客5点多钟已经开始排队。四联美发店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为了服务顾客,他们今天比平常提早开门了俩小时。“说是7点开始,但是男宾部的理发师傅们5点多就自发到岗了,早晨6点10分,第一位顾客就已经理发完毕了。那个时候,他身旁就已经有8位顾客在排队等待”。

小伙专程体验老手艺

昨天上午11点半,四联美发店二楼的男宾部,大厅里更是坐满了等候理发的顾客,队伍排到了楼梯口,很多人因为没有座位,只得站立在大厅内等待。一位年轻男士刚上楼就直奔收银处拿号排队,却被告知已经有100多人排在他的前面。“我是来京出差的,今晚离京,专程来这里理发,体会一下老北京民俗。今天,我准备理发刮脸一起都体验一下。”这位男士表示,此行是希望找店内的耿师傅为自己服务。“我网上查了,耿师傅是现在店内资格最老的,技术上也有绝活儿,手底下功夫不得了”。

住在西城区的陈先生是和儿子、孙子一起来理发的,他们早晨10点多到达店内,已经等候了不短的时间。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从年轻那会儿就在四联剪头发,我儿子也是打小在这里剃头,现在有了孙子,也希望能够把这个习惯传承下去。这既是老民俗,也算是我们家的传统吧。”

理的不是头发是情怀

对很多顾客来说,这家在北京享有盛誉的中华老字号,是过往岁月的见证。

女宾部的吴女士,家住东城区,今年已经68岁了。她27岁结婚时,就是在四联美发店烫的头发。“我记得可清楚了,短发,在前额刘海处烫了一个波浪”。当时,做这样一个时髦发型,需要花费5元“巨资”,这是吴女士彼时工资的八分之一。

87岁的苏女士,是北京晨报记者昨天见到的年龄最大的顾客。老人家住大兴区,每次都由孙子专门开车送自己过来美发。“我今天是来烫头发的,基本四个月来烫一次,找固定的师傅”。从第一次来理发至今,60多年间,苏女士一直是四联忠实的顾客。

四联多备出1500条面巾

61岁的孙师傅是目前女宾部年纪最大的理发师,退休后被单位返聘回岗。1978年参加工作至今,她在四联美发店整整工作了40年。“我非常享受这工作,大家来的时候可能蓬头垢面,走时却个个精神焕发,这让我特别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记者从四联美发店获悉,昨天店里提前打印了500张排队用编号维持秩序,男宾部理发师们在昨天全部停休,店内专门补充的棉织品面巾比平时多1500多条,干毛巾、小围布各增添600条。

此外,今年的二月二,四联美发店还专门为王府井大街的环卫职工们开设了美发专席,为一线环卫职工提供免费的理发服务。“希望为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们带来好的精气神儿,同时也是我们理发师傅对社会责任的一份担当吧” 。

北京晨报现场新闻记者 曹雁南 文并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