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部地区某县一年合并近一半行政村 被指任性瞎折腾

2018-03-16 14:54:55 信息来源:半月谈发布者:isen点击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乡村景色。 图/程新德

任性撤村并组?请等一等灵魂

中部地区某县2017年8月启动合村并组改革工作,全县638个村减至323个,减少315个,减幅达49.4%。之所以要进行合村并组改革,起因是该县所属省市要求所有村部3年内必须达标——建筑面积300~500平方米。据匡算,每个村部至少需要120万元,而县里不可能拿出七八亿元经费来建设村部,因为该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还不到10亿元。“合村并组,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

任性消灭一半行政村,或是瞎折腾

行政村是有历史、有传统、有文化、有认同、有村民归宿感、有集体经济(包括村级债务)、有特定社会结构、有灵魂的中国农村基层建制。在长期的基层治理实践中,行政村往往形成了特定的政治生态,具有特殊的社会互动方式。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也往往是村民共同筹资筹劳进行建设的。行政村作为基层行政建制,是极为严肃的国家政治体系中重要且基础的结构,该县在极短的时间、以极不严肃的理由消灭了接近一半的行政村,是一种非理性之举。

显然,省市要求每个行政村要建300~500平方米村部,是为了让行政村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县财政拿不出这笔钱来,完全不用急着在一年内建成全部村部,也可以向上级实事求是地报告财政困难,建村部可以分期实施,或标准稍微低一点,或者请求上级给予经费支持,上级当然也不会完全不考虑该县的实际情况。

而该县并没有认真考虑行政村这个基层建制的独特性,没有认真征求群众意见,而仅仅依据县财政能力不能建638个村部,就决定将638个行政村合并为323个。

这样的合村决策,可谓只唯上,不唯实。本来建村部是为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农民的能力,现在却可能变得更加脱离农民群众。说撤就撤,说合并就合并,如此任性的折腾,缺少了做重大决策的基本严肃性,从而可能引发持续而严重的后果。

合村打破村庄原生态,容易大而不实

中央要求,农村基层要做到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基层组织应当建在农村熟人社会这个层次上,这与“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道理。

合并之前的行政村,一方面规模比较小,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和村民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形成一个熟人社会,成了一个有效的基层治理单元。合并后的行政村,规模大了一倍,基层组织就离群众远了一倍。而合并后的行政村要形成新的村庄认同,成为一个新的熟人社会,就要经历很久很艰难的磨合,造成治理效率的损失。

尤其让人诧异的是,上级要求每个行政村投资120万元以上建300~500平方米的村部,这样的村部不可谓不气派。全村村干部只有5个,这5个村干部恐怕就只能守在村部,坐在豪华气派的村部办公室办公。这样一来,农村基层组织就容易削弱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削弱动员群众、争取群众的能力。

合并以后的行政村规模太大,该县将来可能就不得不在行政村以下再重建村民组一级。在取消农业税之后的乡村体制改革中,该县所属省份取消了村民小组长。即使重新设立村民小组长,不拿报酬或只拿有限误工补贴的村民小组长,也缺少做农村基层工作的主动性。

新时代行政村更重要,撤村决策需谨慎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国家也有越来越多新的农村政策和支农资源输入农村,这个时候正是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大有作为的时期。任何一个行政村的历史都包含了农民群众的爱恨情仇与人生记忆,随意撤并容易使农民群众失去对基层组织的预期,造成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坐班,不是坐在办公室等农民群众来办事,而是要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情况,解决他们的问题,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必须与村干部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否则,无论多么好的基层阵地也无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要切实解决诸如村级债务等困扰基层治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不能再继续无视。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权不仅要眼光向上,更要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地解决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贺雪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