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区块链”席卷全球 什么才是对待它的正确姿势?

2018-03-15 15:09:31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发布者:isen点击量:

开放而理性是对待

区块链的正确姿势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闫肖锋

一场轰轰烈烈的“区块链运动”席卷全球。从金融到国家政务,几乎每个行业都在呐喊区块链技术将给本行业带来颠覆, 俨然一个新宗教。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蛊惑:你已经错过了股市,错过了房产,错过了互联网,切莫再错过数字货币,或许,这就是你走向财富自由的最好机会。

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对虚拟货币施行紧急管制,赢得包括巴菲特等业界大佬们的一致叫好。当然,比特币不等于区块链,区块链只是它的底层技术。那么,什么是对待区块链的正确姿势?

首选,要对区块链报以审慎乐观的姿势。

区块链打造了由技术提供的“契约精神”,一旦输入信息不可篡改,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而且可以全程追溯,很大程度上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十分有限,尚未有“杀手级”应用出现。

区块链技术目前在全球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路径:

第一种是公有链,如比特币、以太坊都是基于这种技术路径开发的。第二种是联盟链,主要是机构之间的合作,如供应链金融、电子存证、公益寻人等。

由于公有链是去中心化的,一般要通过挖矿的方式来解决算力问题,于是出现以发币的方式给予提供算力者以经济刺激和奖励,这就是比特币的由来。确切地说,比特币不是货币本身,很难用于交易消费,它只是一种奖励。

在联盟链方面,由于大家对这个技术本身的认知问题,所以进程较慢,但前景看好。

其次,打造区块链运用平台要报以开放的姿势。

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应用的生态平台,需要开发商与应用单位合作,在政府法规允许的框架下,尝试性地将它运用到日常经济行为和消费生活当中。从需求端来看,金融、医疗、公证、通信、供应链、域名、投票等领域都开始意识到区块链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将技术与现实对接。

区块链是好技术,但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独门武器。它再好,也要搭配生态和基础设施才能发挥价值。这一良性生态需要政商各界包括公众用户在内的共同努力。同时,区块链也不应单纯地被理解为一项技术,它需要一系列的协议配套,一系列的法规跟进。就业界方面,需要以开放的姿势协作;就政府方面,需要以开放的姿势监管。

第三,让区块链服务人类进步需要制度创新。

有一种说法是,区块链能重构经济中的生产关系,会让社会更加平等。不错,区块链的变革潜力在于它可以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完全透明、地球人共同监督,能实现真正的共享经济。但是,科技会自动带来社会进步,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看法。

近年来,全球财富向少数人聚焦,并未因互联网而改善。事实上,过去一二十年,全球财富聚焦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这实际上是资本与科技双重赋权的结果。这个财富马太效应是需要社会政策来打破的。

众所周知,互联网带来繁荣也导致寡头垄断。大家热捧区块链的背后,是对现行互联网失望,所以寄希望于区块链。但区块链就能自然解决社会不平等吗?当然不能。区块链最终会带领人们走向分布式自治的社会吗?当然不能。

所有社会变革都是一系列制度变革。不行动,单靠科技发展就实现社会平等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0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