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冒牌网约车横行无阻 上海杭州“马甲滴滴”乱象调查

2018-03-15 15:03:30 信息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黄牛”肆虐致冒牌网约车横行无阻

上海杭州两地“马甲滴滴”乱象调查

近来,《法制日报》记者多次接到乘客投诉,称自己实际约到的车辆并不是APP上显示的车辆,并对这种“马甲网约车”带来的安全隐患表示担忧。

那么,这么多的“马甲网约车”是如何出笼的?他们又是如何突破重重管理壁垒实现“越狱”?“马甲网约车”的出现给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又会带来哪些危害?近日,记者选择了上海、杭州两地对此前投诉较多的“滴滴”网约车进行了调查。

 

 

“马甲滴滴”频频亮相

冒牌网约车多出现在郊区、机场、火车站等区域

记者调查兵分四路,一路选在晚上从浦东机场打车回城,一路选择在松江大学城内短途打车,一路在上海市区打车暗访,还有一路则在杭州市区打车暗访。

晚20点10分,记者在浦东机场点开滴滴APP选择了专车,输入地址后,很快显示有车接单,记者随即拨打接单的电话,却无人接听。几分钟后一个陌生电话打了回来,称自己就是接单司机。在给记者指定了上车地址后,明确告知接单车辆是外地牌照,记者表示拒绝。

随后记者又连续操作了四次,情况如旧。接单司机皆告知自己的车辆是外地牌照,但整个过程都在滴滴平台上完成,既不影响收费,也不影响行程。

“这边晚上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你要打上一辆本地车算你运气。”最后,接记者的是一辆河南牌照的轿车,司机自称是河南人。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上海对专车限制很严,要求沪人开沪牌,没有办法才打打擦边球。”这位驾驶员介绍:“我们一般只在晚上出来运营。一方面外牌限行结束了,另一方面执法也松一些。”

“那滴滴对你们不监管吗?”

“我们就是通过‘黄牛’挂在滴滴平台下面的。至于他们怎么操作,我们并不清楚,反正交点钱也就搞定了。”

早上8点45分,记者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门口用“滴滴”呼叫到一辆显示牌照为沪C的快车,大约5分钟后,一辆皖N开头的轿车抵达接单。

“是到松江大学城地铁站吧?再远就不能去了。”一上车,这位驾驶员就跟记者确认到达地址。

他称自己是安徽人,在上海做“滴滴司机”已经有两年多了,专门在松江这一带跑,一般不进城。

“为什么你的车和平台显示的不一样?”

“沪C是我买的二手车,当年用那个牌照注册的滴滴,后来觉得车太旧了,就用老家的车出来跑单。”

“你不怕被查吗?”

“郊区抓的不严,而且我们有个群,哪里在查我们都会相互通知。”这位司机回答得颇为坦然。

记者的行程大约5公里,但开到3公里左右,这位司机就终止了行程。

“就收13块吧,请你多包涵,结束了给我一个五星好评!”

“这样你不吃亏吗?”

“也没亏多少,3公里以内滴滴只收我们每单1元钱,超出部分收的多。”这位司机回答说。

记者在大学城附近转了一圈,发现每个学校周边都停了一些外地牌照车辆,记者注意到他们都在用网约平台派单接活。

在上海市区,记者用滴滴软件随机约了15次快车和3次专车,其中有两次快车实际车牌与滴滴APP显示车牌不一致。滴滴APP显示的都为沪A牌,而实际到达却为“苏”牌和“陕”牌。

“原来的车子前两天发生了事故,送去修了,这个是临时替代用的。”两个驾驶员几乎都拿出了同样的搪塞理由。

“如果投诉的话不是要被处罚吗?”

“我可以提前给你终止行程,优惠一些可以吧?”

而在杭州市区,记者用滴滴约了3次快车和2次专车,其中1次快车出现牌照不一致情况,滴滴APP显示为浙A,实际到达车辆为浙G。但非常神奇的是,两个号码的后五位字母、数字如出一辙。

暗访结束后,记者进行了梳理,发现“马甲滴滴”多出现在郊区、机场、火车站等区域,出行时段一般选择在早、晚高峰或深夜,在郊区一般选择短途,在机场、火车站等地接客则喜欢长途。

暗访“黄牛群”找寻真相

很多私家车主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的汽车早已被注册了滴滴账户

“滴滴注册账户800元起步,知道为什么涨价吗?代出车验证的口子被封,注册难度加大了……”这则“重要通知”近日出现在某个外牌注册滴滴账户的黄牛群时,立即引起了群友的热议,毕竟前一天群主的开价才400元,一天之内翻了一番。

此前,记者在一位圈内人士的引导下,加入了这个群。截止记者发稿,这个群里还有111人,此前最多的时候多达几百人。该群自称是信誉度最好、能力最强、专门处理网约车各种疑难杂症的工作群。当然外牌车辆注册滴滴账户是其最主要的一项业务。除此之外,还包括网约车证代考、驾龄不够代注册、车辆超龄代注册、出售抢单软件等业务。

记者以自己有一辆浙K的轿车想在杭州注册滴滴为由与群主进行了私聊,这位昵称为“强哥”的群主显然对诸多门道非常熟悉。

“费用400元,提供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的照片,以及人车合影给我,三四天即可开通。”强哥告诉记者,办理账户需要先付款。

“外牌不是办不了吗?”

“我这里可以。”

“能不能介绍一下怎么办?”

“通过后台人员,直接将浙K改成浙A,其他号码不变,后台留的信息都是你的原始信息。”

“如果我的车号在杭州没有怎么办?”

“顺延一位,至少可以保证后四位一致。”

“我凭什么信任你?”

“我一天都要办十几个账户,5年老店了,信誉第一。”

记者进一步了解获悉,“强哥”业务仅局限于注册快车,因为快车注册是通过网上申请的,而专车申请需要当场人车验证。而他的“神通”则靠制假证,也就是按申请者提供的车辆信息,将外地牌改为本地牌制作一本假行驶证,将人车合影中的车牌信息也进行局部修改,然后递交申请即可。

当然,“强哥”号称和滴滴后台“关系很硬,配合默契”的说法,记者便无从查证了。

通过圈内人士,记者还了解到“马甲滴滴”出笼的另外两条渠道。河南人张先生开一辆河南牌照的车,他的本地牌滴滴账户是向“公司”租的。他告诉记者:“白天原车营运,晚上账户就租给我用,我只要用自己的手机登录他的账户就行了,滴滴的钱先打给他,然后他再把属于我的打给我。”

陈先生是一位神州专车的驾驶员,他告诉记者,有黄牛专门依靠他人窃取的本地车辆信息申请滴滴账户,然后卖给一些外地车主使用。他们只要用本地车辆的信息制作假行驶证就可以申请账户,很多私家车主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的车辆早已被注册了滴滴账户。

虚假注册利大水深

一个虚假注册滴滴账户的黑色产业链已经形成

汪先生是一位上班族,前一阵子他把旧车报废了,买了一辆奥迪A4,便想在空余时间做做网约车业务,于是便通过手机申请滴滴账户,然而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他的车牌早已被申请了一个滴滴账户。

“我几乎隔几天就给滴滴热线打电话投诉,最后才申诉成功,原号被注销。前后用时两个多月!”汪先生说。

“那你找到那个冒用你车牌注册账户的人了吗?”

“原资料显示的‘车主’电话我只能看到末几位,问滴滴,他们也不肯告诉我。”

“那你的车牌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被冒用的?”

“不清楚,有可能是行驶证的信息被泄露了吧。”

近日,广东警方公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安全案件,其中就有一个案件涉及不法分子注册虚假滴滴账户从事违法行为。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缴获被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20余万条,包括车辆登记信息、车辆照片、车主姓名、车主身份号、车主住址等信息。警方透露,该案涉案的滴滴账户多达几十万个,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诚如广东警方所透露的,虚假注册滴滴账户利益巨大。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强哥”注册一个滴滴账户收费400至800元不等;而车主向黄牛购买一个滴滴账户收费则在800至1600元不等。

“现在利用注册‘滴滴’账户赚钱的黄牛很多,水也很深。”陈先生说,网上那些黄牛群有好多是骗人的,注册不成功也不退钱,直接把你踢出群去。前两天他在一个群里购买了一个所谓的抢单神器,据说可以在最快时间里抢单成功,也可以随时随地抢大单,但事后证明那就是一个抢红包的提醒软件,白白损失了1200元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虚假注册滴滴账户的黑色产业链已经形成。据广东警方介绍,在这条利益链中涉及很多环节,最关键的是行业内鬼,他们在取得符合规定的人、车信息后,通过中间商、代理商层层加价倒卖。

在广东警方破获的这个案件中,一级中间商以每条信息8至10元的价格向内鬼购买,又以每条15至20元的价格倒卖给二级中间商,二级中间商再以每条20至35元的价格卖给滴滴账户虚假注册人员,这些人将信息加工后,进行虚假注册,最后根据注册难度,按200至5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外地驾驶员。

放管失衡监管不力

有效调整放管力度,缓解市场供需失衡,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马甲乱象

早在上海出台网约车管理规定之前,记者就曾遭遇过外地牌网约车的维权难题。当时记者把两箱水果遗忘在了一辆江苏牌照的滴滴专车上,驾驶员回复,有空给你送过去。但之后再也联系不到他了。给滴滴客服打电话,得到的回复是滴滴只是信息交互平台,不承担追回遗失物的责任。尤其对这些外牌车辆和外籍驾驶员,滴滴表示其制约手段更是缺乏。虽经长达两个多月的交涉,最终仍然无果……

广东警方透露,目前滴滴平台上数以几十万计的虚假信息,给乘客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警方表示,这种脱离监管的车辆和驾驶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或发生犯罪行为,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锁定真正的嫌疑人。

针对网约车的管理,早在一年前,全国各地就已先后出台本城市的准入规定。比如上海要求沪人开沪牌,杭州规定必须是杭州本地牌照。

然而,从目前施行的情况来看,“马甲网约车”的出现已经冲开了这些管理壁垒。记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的20次约车暗访中,有4辆车为外地牌照,有17名驾驶员为外地户籍。

“就是在这种准入过严、供需失衡,再加上平台失责、监督缺位的背景之下,黄牛虚假注册网约车账户的黑色利益链就很容易形成了,这种乱象的出现和存在最终伤害的还是消费者和正规营运者的权益。”华东政法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政法学教授告诉记者,黄牛虚假注册网约车既利用了平台的漏洞,又钻了制度的空子。要堵住平台漏洞,责在经营者,但对于经营者来讲,堵漏并不是一件技术难题,而是是否愿意为之的问题。

“要消灭制度空子,责在管理者。”他说,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进一步规范市场,为消费者、营运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合理和科学的乘车营运环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约车的管理尚未与市场需求达到最合理的契合点,具体体现在管理过严破坏了供需平衡,一方面消费者的出行成本被大大提高了,特别在高峰时间段,几倍的加价已经习以为常;另一方面消费者打不到车,即便加价也无车可打。

俗话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行政管理部门要掌握好管与放的合理度,才能推动网约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记者注意到,新修订的《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于今年3月8日起实施,该细则进一步放宽了网约车经营准入条件。

比如,简化了网约车运输证办证手续、放宽了驾驶员从业资格准入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细则对驾驶巡游车和网约车的驾驶员实行统一资格管理,既保障了其独立性和自身权益,又促进了行业竞争与业态融合。

“这应该就是管理制度和市场需求的一种妥协吧,这种放管力度的调整将有效缓解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也才有可能从根子上解决“马甲滴滴”的乱象,消费者也才会满意。”这位教授说。

本报记者 余东明 见习记者 黄浩栋 实习生 黄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