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乡风文明,把民心汇聚在田野上

2018-03-11 20:58:1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圆桌对话】

  嘉宾:

  王济光委员(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主任)

  裴春亮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

  胡桂花代表(山东梁山华宇集团董事长)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陈慧娟

  《管子?版法》有云:“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光明日报记者邀请三位代表委员,畅谈如何以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

振兴乡村: 物质“塑形” 精神“铸魂”

  主持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王济光委员: 如何让诗意般久违的乡愁,再一次回归心田,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培育乡风文明,可以引导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水平、素质修养、行为操守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摈弃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有所创新,并积极吸收城市文化乃至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

  裴春亮代表: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淳朴的乡风,可以让游子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吸引更多走出去并取得成就的农民返乡创业发展;厚重的乡风,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塑乡村文化的现实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品牌。

  胡桂花代表: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一项伟大的事业,也要经历一个艰难跋涉的过程。要从根源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不仅需要建房修路等物质上的投入,还需传递开放包容、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注重品质、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淳化民风: 照顾传统 戒除陋习

  主持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乡风文明建设?

  王济光委员: 民风家风是乡风文明的基石,要通过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以诚信建设为主线,养成新时代农民的规则意识。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铸造美丽乡村的久远记忆,不忘保护各类乡村文化遗产,淳化民风民俗,强化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泉。弘扬移风易俗好风尚,培育德高望重新乡贤。筑牢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端,实现乡村两级全覆盖。

  裴春亮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农村移风易俗。红白筵席、彩礼嫁妆,人情往来本意是维系情感,一旦夹杂了太多功利意识和攀比心理,就使传统习俗变成了陋俗,败坏了社会风气,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加重了很多人特别是农民的经济负担,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长期以来,裴寨村专门成立红白理事会,统一办事标准。遏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风气。此外,我们把“情德法治村”作为乡村治理理念,创办“习书堂”、成立读书服务站,引导乡亲们多读书、读好书,培育良好的家风、民风、乡风。

  胡桂花代表: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一方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塑乡村文化的现实价值。另一方面,在乡村社会结构快速转型期,要直面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应,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等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不仅要建立优化具有“村格”的社会功能,例如乡村调解、道德评议、村规民约等,也要注重引入文化艺术、新媒体等现代媒介,逐步强化村民接受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培育乡贤: 激活榜样 塑造栋梁

  主持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再次强调,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如何发挥新乡贤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王济光委员: 不管是之前推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面临着一个共同课题:在乡村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避免乡村社会精英持续流失,以致乡村社会内部缺乏组织领导乡民进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本土精英。如果缺乏内生力量,许多外部援助无法内化为其自身的勃勃生机。新乡贤的出现,弥补了乡村振兴的部分资源不足,加快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进程,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传承优秀的乡贤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新乡贤为模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农耕文明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总结各地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精心培育区域道德文化品牌的经验,推进乡贤文化的制度建设、品牌发展。

  裴春亮代表: 新乡贤群体是时代的精英,是社会的栋梁,也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们不仅要鼓励乡里能人走出去创业致富,还要畅通渠道,引导乡村精英重回家乡、建设家乡。新乡贤根在乡土,他们讲政治、懂政策、有本领、得民心,这样的人选,放在对的位置上,必然会给乡村振兴带来成倍的效益。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完善政策,尽快建立成熟的人才机制,对有心回归乡村的精英们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激励,为他们施展拳脚、服务乡村振兴创造必要条件。

  胡桂花代表: 发挥新乡贤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首先要广泛发掘培养乡贤,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返乡、打工回乡的有管理能力、有知识、懂技术、有经济头脑的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村教师、经济能人等有助于乡村治理的人,都纳入到乡贤群体中来。其次要广泛学习尊崇乡贤,凝聚乡贤文化的力量。要树立新时代的乡贤典型,利用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乡贤事迹、乡贤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学乡贤、做乡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