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外媒看两会:速度、奇迹与利好 新时代中国方案引瞩目

2018-03-11 20:50:14 信息来源:中新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新网3月11日电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会上谈及的经济、创新、环保等话题成为外媒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中国速度、中国创新和中国“奇迹”持续引发外媒探讨热议,新时代的中国,一举一动牵动着众多目光,正为世界所瞩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0日15时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李卿 摄

  【新在经济:改革开放的利好引关注】

  法新社评论说,当前中国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创业创新活跃,综合优势明显,有能力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大利亚对冲基金亿万富翁Michael Hintze爵士表示,澳大利亚需要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他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倡议为“世界变革者”,并预测人民币很快将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我们需要更加微妙地关注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和接触”,Michael爵士说,“中国正在改变世界,他们是出现在我们家门口的新兴全球超级大国。”

  他进一步指出,“这些是他们(中国)的战略意图,他们愿景的清晰度,以及他们长期的计划和执行,这些都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3月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万钢(左)、贺德方(右)向记者致意。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两会”消息称,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是世界电动汽车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欢迎各国的电动汽车都到中国市场来,使大家能够享受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联合早报》还报道了中国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记者会上的表态,肖亚庆称,中国欢迎外资企业参与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利益,包括表决权和经营权。

  肖亚庆还指出,深化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包括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能占据主导地位、能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以及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而要达到这一点,中国还需加大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力度。

  图为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动车行驶在京沪高铁江苏镇江段。中新社记者 陈岗 摄

  【新在科技:全球最快的速度引热议】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详细介绍了中国测试新“复兴号”列车的情况。报道称,新型“复兴号”列车,时速可达350公里、能运送1100多名乘客,是目前在中国铁路线上运行“复兴号”列车长度的两倍。

  “亚洲新闻网”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的“雄心”搭乘上高速列车,如今提到中国,人们联想到的不再是古代四大发明,而是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新四大发明”。该报指出,中国所铺设的铁轨长度已达2.5万公里,且还在继续开展高铁计划,到2020年准备实现3万公里的目标。

  “亚洲新闻网”还介绍了新“复兴号”列车的研发情况,称该列车时速为全球最快,搭乘新“复兴号”,京沪间车程运行可缩短至4个多小时,且中国对该车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文章称,中国正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高铁,“复兴号”的车名也印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念。

资料图:华为展示如何用自家手机来控制一台自动导航汽车。

  《纽约时报》中文网则刊登了题为《5G时代大幕将启,华为瞄准领袖地位》的文章称,对中国来说,在5G行业里拿下领导者的角色不仅是民族荣誉问题。这项新技术不光能实现超高速视频流,以及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和交通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还意味着可以容纳大量设备的同时连通——从可穿戴消费产品到工业传感器等等一切。

  文章分析称,世界正在为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做准备,一家中国公司下定决心,要令它在争夺这项技术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中心。作为电信设备的巨头,华为一直将大量资金投入5G、无线网络和专利关键技术的研究。该公司从国外聘请专家,推动他们去引导决定未来无线设备技术标准的国际组织。

  “这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一部分,”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驻香港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Chris Lane)表示。“他们说:‘我们是技术强国。我们应该和德国人、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坐在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纽约时报》中文网还指出,这与中国在最近的一个五年计划中概述的目标吻合,即利用物联网,实现城市转型、制造能力升级。

  3月7日,甘肃临泽县民众在该县北部荒漠区压设麦草沙障,开展“治沙播绿、改善生态”的防沙治沙“接力赛”。多年来,该县通过生物治沙、工程治沙相结合的方式,持续防沙治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张渊 摄

  【新在环保:可持续增长的奇迹引赞叹】

  意大利《共和国报》指出,6.5%的经济增长目标意味着中国放弃了“越高越好”的传统发展模式,将“质量”和“稳定”放在了首位,不再为了经济增长,而不惜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中国虽然放缓了GDP的增长速度,但是却换来可持续性的发展。

  文章强调,中国在环境治理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中国将继续展开 “蓝天保卫战”,总理李克强表示,2018年预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资料图:2017年4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雪莲山上,由驻区部队官兵、园林局工作人员及辖区居民等400余人组成的义务植树队伍,在此开展春季植树活动,共栽种树苗3000余棵。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多家外媒将目光汇聚于中国绿化的成就上,报道了“中国计划植树规模约等于爱尔兰国土面积”的消息。英国路透社、《独立报》、法国《费加罗报》等外媒纷纷援引消息称,中国政府计划在2050年前建立一个世界最大的人造“绿色长城”,欲在2018年底前种植84000平方公里的树木,这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

  《费加罗报》指出,中国政府在植树育林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中国希望成为全球环境保护方面的领航者。路透社则阐释了中国政府提出的“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称政府下令全国各省市保护生态平衡和绿地,抑制不合理的环境开发,管控环境质量。(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