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盘点招工诈骗十大陷阱 求职高峰且行且警惕

2018-03-09 18:59:42 信息来源:人民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资料图:大量求职者挤爆了求职大厅。韩章云 摄  

盘点招工诈骗十大陷阱 求职高峰且行且警惕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孝金波 杨思萱)“金三银四”求职高峰季到来,“求真”栏目综合此前媒体报道过的案例,为您盘点了常见的招工诈骗陷阱,希望大家提高防骗意识。

陷阱一:岗前贷款培训费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张某先后接到13家“网络科技公司”的面试通知,其中12家以招聘名义收取“培训费”,并当即表示,如果没有钱,可以帮助申请贷款,每个月还几百元就可以。实际上,贷款培训的求职者不仅没有工作机会,还将会背负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

 

 

陷阱二:电商平台兼职刷单

大学生小张收到信息称,兼职网络刷单每月可收入过万。小张和对方联系,对方表示小张只需按照要求完成网络购买交易,很快就会返还购物的本金和本金金额10%的佣金。小张便按照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先后转账完成了多笔交易,可对方却始终没有返还本金和佣金,直至对方完全失联,小张才意识到上当被骗。

陷阱三:骗取个人身份信息

求职竞争日益激烈,网上注册求职并投简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小毕曾在多个人才网站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以便让用人单位看到。不久,一名男子打电话直呼其名,告诉她是公司领导,并询问她有多少现金,谈事情急需钱。实际上,小毕的直接领导是一位女士。

陷阱四:高薪诱饵愿者上钩

诈骗人李某在网站上发布招聘“高价私人保姆”的信息,月薪从1万元至3万元不等。在高薪诱惑下,多名女性投来简历,李某要求求职者先交纳3000元至5000元不等,或者相当于当月工资20%的中介费。不久,李某等人便携款潜逃。经查,李某安排的“有钱雇主”其实是同伙假扮的。

陷阱五:“传销”骗局

近年来,传统的传销骗术开始借助网络实现信息化,与非法集资、诈骗等交织,山东籍大学生李某通过网络招聘平台应聘误入传销组织在天津溺亡,事件发生后,天津静海区组织开展打击传销“凌晨行动”。

陷阱六:“皮包公司”敛财

南京的小陈称自己去一家模特公司面试,对方面试官一直夸赞其条件优越,并表示按照规定,小陈需缴纳1980元的费用,在该公司办理一张模特卡,才能算是该公司的员工。小陈办理后,模特公司没有再联系她,当小陈再次找过去时,该公司的负责人却说小陈条件不符,不能予以聘用。而小陈开口索要自己办理模特卡的费用时,公司负责人就耍起无赖,称公司账面上就两三百。

陷阱七:试用期=“白用期”

毕业生小韩通过参加招聘会被一家广告公司录用。按照口头约定,工作前3个月为试用期,公司根据他的表现来决定是否正式聘用他。在单位,小韩踏踏实实工作,按时完成任务。3个月下来,小韩本以为自己可以轻松被该公司正式录用。谁料试用期一结束,经理却说他不称职。事后小韩得知,与他同一批进公司的员工,没一个通过试用期的“检验”。而后不久,该公司又新招了一批员工继续“试用”。

陷阱八:“挂羊头卖狗肉”

陈小姐在招聘会场看到一家保险公司招5名文员,当即递上简历,明确表示应聘文员。然而,她却被告知文员岗位已满,还有业务代表要不要试。陈小姐仔细一问,业务代表就是销售岗位。随后,她看到一家房产企业招聘3名文职,她又递上简历,再次被告知文职已满,但公司招销售,可以考虑。

陷阱九:“有关系”钱财疏通

季先生听朋友说,北京的张某川本事很大,可以为退伍的儿子安排工作,便托朋友联系张某川。此后,张某川以向领导送礼、给孩子办理学籍等理由,让季先生先后6次汇款共计87万元。此后,季先生见工作迟迟没有消息,提出让张某川归还钱款,但久等3个月,仅收到1万元钱款。

陷阱十:“监控面试”收费

伍女士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个在市区一家酒店做保洁员的工作,联系对方后,对方让她来酒店大堂面试。伍女士来到酒店等了半个多小时,没有等到面试官,反而接到对方的电话,称面试已经通过监控完成,并表示伍女士符合条件,已经被录用,但是要先汇款2000元服装费和体检费。伍女士汇款后并在第二天去酒店上班时,酒店前台告诉她酒店并没有招保洁员,伍女士这才知道自己受骗了。

“求真”栏目提醒,求职者在求职前应多了解相关诈骗案例以提高防骗意识,求职时应在正规、高信誉度招聘平台寻找岗位,不随意轻信高薪诱惑,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确定应聘单位后,在企业信用信息网查询该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如果无法查到或者相关内容与招聘信息存在不符,应提高警惕。发觉被骗应及时报案,拨打110与当地公安局取得联系,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分享到: